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时候,路口处,一个身影骑着自行车悠哉地过来了。
李怀德原本因为等待而略显焦急的脸上,在看到那个骑着自行车的青年时,眼睛“唰”地一下就亮了起来!
应该就是他了!
苏铭骑着自行车来到轧钢厂门口,看到保卫科的值班室,便将车子停在旁边,准备过去报到。
他刚推好自行车,正要开口询问,一个略显富态的中年人便满面春风地快步迎了上来。
“你好,是苏铭同志吧?”中年人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主动伸出手。
苏铭微微一愣,看着眼前这位衣着整洁、气度不凡的中年人,有些意外。
他连忙伸出手与对方握了握:“您好,我就是苏铭。请问您是?”
“哎呀,苏铭同志,可算把你给盼来了!”中年人紧紧握着苏铭的手,力道十足,显得极为亲切,“我是轧钢厂副厂长李怀德。自从王主任把你分配到我们厂的消息通知我之后,我可就天天盼着你来啊!”
苏铭闻言,心中更是惊讶。
李怀德拉着苏铭的手,热情丝毫不减,目光扫了一眼周围那些伸长脖子看热闹的工人们,笑着对苏铭说道:“苏铭同志,你看这门口人多眼杂的,咱们到我办公室去谈,到里面去谈!”
“好的,李厂长。”苏铭点点头,从善如流。
他跟在热情洋溢的李副厂长身后,感受着周围工人们投来的好奇、探究甚至带着一丝敬畏的目光。
李副厂长的态度,实在是太超乎寻常了。
他哪里知道,王主任在向李怀德汇报苏铭的情况时,可不仅仅是“推荐”那么简单。
王主任几乎是把苏铭的履历当成了宝贝一样,添油加醋地渲染了一番苏铭在“机密研究所”期间的“惊人表现”。
当然,具体内容是保密的,但光是“机密研究所技术员”这个名头,在这个年代就足以享受超然待遇了。
更何况,如今的红星轧钢厂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
厂里虽然有上万名工人,技术力量却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核心工程师这一块,只有一个年近花甲、即将退休的老工程师在苦苦支撑。
这些年,厂里也想了不少办法,希望能找到合适的接替者,但始终未能如愿。
懂技术的大学生本就稀缺,像苏铭这样,在机械工程方面有着足够骇人听闻履历的年轻人,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他这一来,正好填补了轧钢厂技术顶梁柱的巨大空缺。
这几重因素叠加起来,才让李怀德对苏铭如此重视,甚至不惜亲自在厂门口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