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动作一气呵成,颇有武术大家的风范,正南感同身受,简直对父亲佩服的五体投地,可他随即就有种不好的预感,觉得身在的这间墓室颇有有几分古怪。
父亲正衡显然也有所感觉,刚一落地,就连连地向后退了几步,直到后背靠在墙壁上,还不忘弯腰屈身蹲下,左右摸出根火柴在地上一擦,顺势点燃了右手在口袋里抽出的蜡烛。
光亮一起,整个墓室的陈设随即也就被看个大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周的墙壁上满是精美的佛教题材的雕刻:三世佛、五方佛、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二十四佛、五欲供、狮子、八宝、法器、佛花以及数不清的藏文和梵文经咒,虽然只在蜡烛的微光照应下,仍旧能够表现出其雕的法娴熟精湛以及造型的生动传神。
不过正衡此时可无暇欣赏这些壁画,他的视线直落在对面的汉白玉宝座上并排停放着的几口石棺上。石棺共有大小不等的五口之多,分别被顺次摆在左右两侧,唯独正当中留出一个很大的空缺,看样子像是给另外一口石棺预留的位置。
正南初见这样的情形也不禁暗中纳闷,心想明清的帝王葬制遵循的是“尊不让卑”的原则,如果皇后妃子死了,可以先行进入墓穴安葬,及至皇帝死后,再打开墓穴入葬;反之,若是皇帝先死,那墓穴一旦被封就没有再行打开的道理,留下的皇后妃子们只能在帝陵的旁边另行修建陵寝。以此观之,这汉白玉宝座上的空挡就留的毫无道理可言了,因为康熙皇帝既然已经入葬,哪里还会为别的什么人留下位置的道理?
正南随即就意识到自己这种想法错的离谱空挡位于宝座的正当中,看间隙应该比旁边的五口石棺都要大上很多,也就是说如果这里是被预留了一口石棺的位置,那也必定是为最为尊贵的皇帝准备的才对
难道康熙皇帝没有入葬景陵这是于情于理都不可能的事情,应该还有更加合理的解释。
正衡显然也注意到了这点古怪,小心地在墓室当中绕了半圈,进而又蹲下仔细查看了一番汉白玉宝座的空挡。他发现,宝座上好像有被重物摩擦过的痕迹,一道拖痕从空挡中延续下来,横穿了整个墓室,一直朝向三道门的方向延伸而去。正衡拿着蜡烛,沿着拖痕向出口走去,刚刚离开金券笼罩的范围,还未到三道门口,就已有了令他莫名诧异的发现
原来,本应停放在宝座空隙里的石棺,并不是没有被入葬进陵寝,而是它不知怎么被摆放在了三道门口,刚好顶在了石门上
难怪刚才正衡在外面用自制的拐钉钥匙打开了前三道石门,却在这最后一道上不见效果,原来里面并非是顶门石,而是偌大的一口石棺啊!
可是,石棺怎么可能会被放置在这里?
按照常识来看,唯有主墓室里的石棺安排停当,石门才会被依次封闭,顶门石自然落下,顶住石门借此防止外人再行闯入。如果墓室当中没有别人,石门既已关闭,石棺怎么可能自行移动到石门的位置?
换言之,即便在石门被封闭后,主墓室中仍旧有被当做殉葬的工匠还没有死,他们该做的也是想法设法地打开石门逃生才对。就算石门一时无法打开,还有金券上的琉璃瓦通道可以通行,却怎么也没有移动石棺来堵住门口的道理。这样的做法就好像是他们根本并不想出去,并且还惧怕谁要进来,进而才挪动石棺封住门口一样,说出来,恐怕没有人会轻易相信吧。
正衡正困惑间,忽然自三道门的门缝听到外面似有人语声,可乍听上去又并不像是孙殿英和他的手下。正衡爬到石棺盖上,将耳朵贴在门缝上听了一下,竟都是听不懂的日语,叽里咕噜了好一通,随后好像有人将什么东西摆在石门外面的地面上,紧接着对话声都暂时消失,一切都归于平静
正衡一惊,赶紧从石棺上翻滚下来,逃也似的朝着石门的反向疾奔了几步。
“轰”的一声巨响如期而至,偌大个石门立刻被炸得粉碎,正衡被身后的冲击波和碎石击中,只感到眼前一黑,重重地趴倒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