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身处下层的南人百姓当中使用。如果这个墓穴和石像都是元朝地方政府负责修建打造的话,按理说他们是没有画蛇添足的必要,除非石像被安放在这里后,负责承建陵墓的汉族工匠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私下里添加上去的。那这一举动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应该不是单纯的对上面的蒙文的解释那么简单吧难不成是额外的提醒和警示?青山,你对风水点击研究的透彻,可知道这四个字的出处?
青山点头道:这四个字出自晋人郭璞传古本的《葬经》,正所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这几句是对风水一词的简单解释而已,可要说出现在这里代表什么意思我还真是一时说不上来了
正南又绞尽脑汁地琢磨了一番却始终不得要领,索性不再费神了,他忽然想起包可图自从刚才失踪后还一直没有找到,自他跌落到这里后就只顾着查看这块石碑,倒把这么重要的正事给忘了。
青山说外面他都找遍了,估计那个老蒙古十有八九也是掉进了洞里,只是这个墓穴就这么大而已,放眼望去鬼影都看不到一个,谁知道他躲到哪个角落里去了。
正南说这样可不行,先不说他们还要靠他找到短刀,即便是萍水相逢也没有不顾他死活的道理。这个空间怎么看都不像是墓穴的主室,难不成还另有其它的通道通向别处?
说着正南和青山从石像处沿着墙壁各自向两边搜寻起来,转了半圈后重又汇合到了一处,别说是通向别处的门了,就连耗子洞都没有发现一个。
两个人正踌躇间忽然感觉脚下传来了震动,随后满屋子充斥着轰响之声,正南大叫不好,拖起青山便朝头顶洞口垂下的绳子跑去。
还没等他们抓到绳子,头顶四周的墙壁上忽然涌出几股水柱来,水势如此强大,直把两个人撞翻在地,一眨眼的功夫石室内的积水就有一米多高了。
四周四股水柱成一定角度注入石室,汇聚在一起后在石室的正当中形成了一个漩涡,好在正南和青山水性不差,拼命的击水才避开旋涡的引力,勉强靠在在石室周围的墙壁上。不过眼看着绳子和出口都在旋涡的范围之内,想要从那里逃出去看来是不可能了。
好在慌乱中两个人手上的手电都没有遗落,他们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后扭开开关抬起手照向四周,希望还能找到别的什么出路。
两束光同时汇聚在了他们头顶的墙壁上,那里竟有个一米见方的口子如果不是忽然涌入的水把他们的身体抬高了的话,估计谁也不会注意到还有这么个出口了。现在眼看着无法从来路返回,即便不知道那个口子通向何处也只能壮着胆子一探究竟了。
水位越来越高,把两个人托举到刚好可以伸手够到出口,青山臂力强劲,一只手发力一扳身体便从水中腾起,一骨碌钻了进去,随即在里面蜷缩着身体转过身来,再一把将正南也拉了进去。
形势危急,眼看着水就要往他们容身的通道里面灌进来了,两个人别无出路,硬着头皮继续向前摸索着爬行。手电的光线一直延伸到前方很远处,最终还是消失在一片漆黑当中,估摸着这条通道应该不下几十米长,仅仅是这样爬的话可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身后的水一下子涌进了通道,两个人在浸没在水中之前的一瞬间都发狠地吸了口气,随后身体只能被动地被水流推动着向前流去,好几次头都撞在坚硬的石壁上,只是凭着毅力咬紧牙根才没有泄露了这口气息,因为他们都知道一旦张嘴让水呛进了肺中,短时间内没有外力施救的话就很难活命了。
痛苦的时间总是感觉如此漫长,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两个人终于被水流推挤出了通道,一下子抛向了空中,随后“扑通”两声掉进了一个深潭了。
两个人自深潭中露出了脑袋,贪婪地呼吸着空气。手电这下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不过待到他们喘匀了气后惊奇的发现自己所在的这个水潭里波光闪闪,一缕缕银光自头顶射下,碰到水面后再折射到每个角落,使得满眼望去尽是白茫茫的一片。
青山感叹道:南哥你曾说王宝宝的墓穴里面金山银海奢华至极,这下我可是看到银海了,那金山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