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直男穿成苏培盛后[清穿] > 第103章完结

第103章完结

大清主要有三大织造,分别是江宁织造,杭州织造,苏州织造。_卡¨卡`晓_说?蛧~ ^首·发_

织造相当于皇商,负责提供皇室的布料衣服。后来渐渐扩大到各种器物,珠宝首饰,粮食等买卖。

最开始,各处的织造隶属内务府,任职的都是皇帝信任的包衣奴才。

比如著名的曹寅以及有姻亲关系的李煦一家,都是包衣出身,深得康熙信任。

后来,织造衙门大了,在康熙后期,就把这个部门,归属给了当地的衙门管辖,工部下单给各处织造衙门,户部出钱结算。

这里面其实有很多问题,最简单的就是,曹家李家都是康熙的亲信,职位是世袭,当地的官员谁敢管?

不仅仅如此,曹李两家,留下了一大堆的糊涂账,在户部欠了一大堆银子。

康熙在的时候,这些欠条就是一张纸。可惜康熙不在了,曹寅早已经去世。人走茶凉,两家欠下的钱,总得还吧?

曹家欠得最多,胤禛把这件事交给了怡亲王,让他去找曹寅过继来的儿子曹頫还钱。

曹頫说起来挺倒霉的,被康熙拎来做了曹寅的嗣子,他却不是曹寅,康熙对他没有那么深的感情,不过是念在曹寅的份上,让曹家继续做了江宁织造。?嗖¨艘?小/税\旺¨ ¨已~发`布/醉!歆`蟑\洁\

康熙一去,胤禛对曹家就更没感情了,念着当年随着康熙下江南,曹家招待过他。

怡亲王在其中替曹家说了不少好话,胤禛没有逼迫太过,允许曹頫去筹钱,慢慢还了就好。

苏培在旁边一听,艾玛曹雪芹家啊,热血顿时上涌,想要帮助一把,待他一看那些清单以及欠条,顿时哑了火。

曹家居然欠了三百多万两银子!

莫非曹家真是白玉为堂金作马?

三百多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

苏培看过户部尚书哭穷的折子,康熙驾崩后,国库留下来的银子,仅仅只有七百五十万两。

曹家欠了快有全大清大半个国库的钱。

他在后世时,看到许多说法,曹家亏空的最主要原因,是康熙当年南巡,曹家几次接驾花了大价钱。

这点苏培承认,康熙更清楚,所以曹寅在户部借了十万两银子去做铜生意,最后亏了,康熙只当这件事没发生。^z¨h¢a*o_h/a\o~z^h^a~n,.?c¢o-m-

不提其他买卖,单单布料方面,曹家经营了几十年,不用交税一本万利的买卖,难道曹家赚的钱,还不够接待康熙五次?

曹頫的一年俸禄,不算各种冰敬炭敬等补贴,大约在一万两白银左右,闽浙总督也不过这个俸禄而已。

至于苏培自己,一年明面上的月例,不过八两银子,加上补贴些米,公费制钱,就是绩效奖金,差不多有一两左右。

还有打赏方面,胤禛对外规定,苏培的一个月赏银不能超过三两。不过胤禛自己除外,不受此条规矩限制,否则苏培会掀桌子。

看看自己的那点工资,再看看曹家,苏培的那腔热血,很快就冷却了。

“茄子竟要几十鸡来配”,他在大清最高领导人身边这么多年,跟刘姥姥一样,没见过如此阵仗与世面。

胤禛吃茄子就吃茄子,吃鸡就吃鸡,从没有拿几十鸡来配茄子。

盛极而衰,曹家富贵过头了。

胤禛一边骂曹頫,一边烦恼起自己的儿子。

弘历弘昼不过十多岁,哥俩现在还小,一起住在毓庆宫,每天在苦哈哈读书。

弘时已经成亲,胤禛对他虽然失望,却没有放弃这个儿子,担心他当不好差,请了先生来,单独教他读书。

弘时书读得好不好另说,却很有自己的主见,慈悲为怀,总认为胤禛对几个叔叔太过份。

比如,功勋显赫的十四,怎么能安排他去守陵?

十四熟悉青海西藏事务,青海慕容复反了,居然不启用十四前去打仗,却让年羹尧去了,还不是年贵妃吹了枕头风。

胤禛根本就是独宠年贵妃,自己的生母李氏生了好几个儿子,却只被封为了齐妃。

而年氏年纪轻轻,进府的时间晚不说,虽然生了那么多,如今跟前只养活了一个福惠,她的份位,凭什么能在李氏之上?

弘时看到福惠,总是目光阴森,福惠福惠,总要有那个本事长大,才能有福有惠。

福惠没事,弘时的儿子,胤禛唯一的孙子,永坤没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