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黄玲就往厨房钻:“今儿咱不做饭馆的菜,就吃家常的,让你俩尝尝苏州的春味。”
宋莹跟进去帮忙:“我来烧火,你掌勺。”
“不用不用,”黄玲把她往外推,“你坐着歇着,超英买了只老母鸡,炖个汤,再炒几个菜,焖点米饭就行。”
林武峰蹲在院里跟黄父抽烟,听着厨房叮叮当当响,笑着说:“还是家里的烟火气舒坦。”
黄父磕了磕烟袋锅:“北京再好,哪有南方暖和?”
没过多久,黄玲就端着菜出来:“开饭咯!”
桌上摆着一砂锅鸡汤,油花亮晶晶的,旁边是几盘家常菜,还有碟酱鸭,是昨天剩下的,再配上白花花的米饭,看着就馋人。
“快坐快坐,”黄玲给宋莹盛汤,“这鸡是巷口张屠户家的,养了两年,炖出来香得很。”
宋莹喝了一口,咂咂嘴:“比北京饭馆里的强多了!玲姐你这手艺,不去开馆子可惜了。”
“就你会说,”黄玲给宋莹夹了块鸡腿,“宋莹,多吃点,你们跑天津这趟,肯定累着了。”
宋莹啃着鸡腿,含糊不清地说:“不累,天津的柜台也定下来了,跟北京似的,挨着卖鞋的,热闹。”
“那可真好,”黄母抱着筱雅,给她喂米汤,“往后你们就不用来回跑了吧?”
“还得跑几趟,”林武峰给栋哲夹了块青菜,“等那边理顺了,就留俩人盯着,我们还是回苏州住舒坦。”
林栋哲扒着米饭,突然抬头问:“妈,我明天能来跟筱婷一起写作业不?”
筱婷正喝汤,听见这话,手一抖,汤洒了点在桌上,赶紧拿抹布擦。
黄玲瞅着乐了:“咋不能?让你妈给你烙俩饼带着,在这儿吃晚饭。”
宋莹笑着点头:“行啊,只要你俩不瞎玩,好好学习,天天来都行。”
鹏飞在旁边喊:“那我也要跟他们一起写!”
“你?”黄玲敲了他一下,“先把你那数学卷子补完再说。”
黄父喝了口酒,慢悠悠地说:“孩子们在一块儿,有个伴儿,比一个人闷头学强。想当年我跟孩子她奶奶,也是在一块儿干家务活,才把日子过顺了的。”
庄超英接话:“就是这话,日子嘛,热热闹闹的才叫日子。”
鸡汤炖得烂,菜炒得入味,两家人围着桌子,你一言我一语,窗外的桂花香飘进来,混着饭菜香,暖乎乎的。
宋莹看着林武峰跟黄父聊得投机,看着栋哲偷偷给筱婷夹了块酱鸭,心里头跟揣了个热馒头似的,踏实极了。
“吃饱没?”黄玲见宋莹碗空了,要给她添饭,“锅里还有,不够再盛。”
“够了够了,”宋莹摆手,“再吃就撑着了。这趟回来,可算吃着家里的味儿了。”
林武峰放下碗,打了个饱嗝:“玲姐这饭,比啥山珍海味都强。”
黄玲笑得首拍围裙:“往后想吃了就来,我天天给你们做。”
饭后,黄玲收拾碗筷,宋莹要帮忙,被黄玲按在椅子上:“坐着吧,让超英收拾,咱姐妹说说话。”
黄母抱着筱雅在院里溜达,筱雅指着天上的月牙“咿咿呀呀”叫,亦安坐在学步车里追着她跑,俩小家伙的笑声脆生生的。
黄玲端着两杯茶出来,递给宋莹一杯:“尝尝,今年的新茶。”
宋莹抿了一口,茶香混着桂花香,心里头敞亮:“玲姐,说真的,栋哲能跟筱婷好,我打心眼儿里乐意。俩孩子从小就亲,往后真成了,咱就是亲上加亲。”
“可不是嘛,”黄玲笑着点头,“筱婷这孩子,看着文静,心里有数着呢。”
正说着,林栋哲从屋里跑出来,手里拿着个纸船:“筱婷,你看我折的,能放水里漂。”
筱婷从廊下拿起个玻璃瓶:“我把它放瓶子里养着,能看更久。”
俩孩子蹲在院里摆弄纸船,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影子拉得长长的。
林武峰蹲在门槛上抽烟,看着俩孩子的影子在地上晃,忽然跟黄父说:“您看这俩,跟画儿似的。”
黄父也吸了口烟:“孩子小,心思纯,这样最好。等长大了,经的事多了,反倒没这股劲儿了。”
屋里,宋莹正跟黄玲说北京的新鲜事:“那边商场里有卖电动玩具的,小火车能自己跑,栋哲见了眼都首了,我没给他买,怕耽误学习。”
“该买就买,”黄玲笑,“孩子嘛,也得有个念想。回头让超英给栋哲做一个,木头的,照样能跑。”
正说着,院里传来筱婷的笑声:“你看你,纸船都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