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保温桶。
“林工也来了?”庄超英拉出一张椅子,“刚烙好饼,快来尝尝。”
林武峰把饭盒往餐桌上一放,揭开盖子,热气腾腾的包子和稀饭冒出来:“早上去早点铺,买了点包子稀饭,想着跟你们搭个伙。”
他往餐桌上扫了眼,笑着打趣,“庄老师手艺可以啊,隔着院墙都闻见香味了。”
“瞎琢磨的,哪比得上你买的包子实在。”庄超英把葱油饼往中间推了推,“快叫坐下来,趁热吃。”
黄玲又拿了几副碗筷,三个孩子早围着桌子吃得起劲。
图南吃完葱油饼,刚伸手想再去够包子,被庄超英轻轻拍了下手背:“等长辈坐下再动筷子。”
林武峰笑着摆手:“孩子饿了,让他们先吃。”
说着往筱婷和栋哲碗里各夹了个菜包,“快吃,吃完好上学。”
饭桌上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的咀嚼声、大人的闲聊声混在一起,葱油饼的香、包子的馅香、稀饭的米香缠在一块儿,暖融融的。
庄超英咬了口包子,忽然想起昨晚的事,看向林武峰:“林工,你是大学生,懂的多。我正劝阿玲报夜大读个会计或者行政管理专业呢,你觉得靠谱不?”
林武峰抬眼看向黄玲,点头道:“靠谱啊。现在厂里不都鼓励职工学文化吗?夜大文凭虽说不比全日制,但实打实能学到东西,将来提干、转岗都用得上。”
他顿了顿,看向宋莹,“说起来,你也该报一个。你跟玲姐一样总上夜班,熬坏了身子不值当,真能转去科室,轻快不少。”
宋莹正给栋哲擦嘴角,闻言往嘴里塞了口饼,含糊道:“我就算了吧,上学那阵子就头疼书本,现在更坐不住了。”
“谁天生就爱啃书本?”
黄玲接话,“我也怕跟不上,超英说他能帮我补。你看林工这个交大高材生不就在这儿?真有不懂的,还能问问他。”
林武峰笑了:“就是,有我和庄老师在,啥难题也能帮你们琢磨琢磨。再说了,你们俩姐妹一块儿上课,互相有个伴,总比一个人闷头学强。”
宋莹没吭声,眼睛却瞟向黄玲手里的葱油饼。
她知道黄玲向来实在,既然动了心思,定是觉得这事真能成。
自己这些年在车间倒班,腰肩早就落下毛病,冬天冻得手脚生疮,夏天闷得满身痱子,说不羡慕科室的轻松,是假的。
“你看啊,”庄超英给她分析,“夜大课程灵活,晚上的课你要是赶上夜班,还能选周末的。学费听说厂里能报销一大半,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搭点时间。”
“可不是嘛,”黄玲帮腔,“等咱拿到文凭,说不定真能调去会计室或工会,到时候不用再闻机油味,不用再听机器响,多好。”
宋莹手里的筷子转了转,忽然抬头问林武峰:“那……报啥专业好?”
林武峰眼睛一亮:“你数学好,报会计啊,正好跟你现在当组长管车间台账的活儿能搭上。玲姐心思细,学行政管理合适,将来进科室顺理成章。”
“会计……”
宋莹嘀咕着,又看了眼黄玲,见她眼里满是期待,心里那点犹豫渐渐散了,“那……我跟玲姐一块儿去问问?”
“这就对了!”
庄超英笑着往她碗里放了块葱油饼,“等会儿送完孩子,咱西个一块儿去夜大瞅瞅,顺便把报名手续打听清楚。”
孩子们吃得差不多,庄图南骑车上学去了,庄超英和林武峰起身送庄筱婷和林栋哲去学校。
两个小身影背着书包在前面跑,时不时回头喊一句“爸,快点”,惹得巷子里早起的邻居都笑着看。
黄玲和宋莹收拾碗筷,水声哗哗响,混着两人的闲聊。
宋莹一边擦桌子一边问:“夜大上课严不严啊?我要是记不住笔记咋办?”
黄玲涮着碗,眼里闪着光,“实在不行,咱俩一块儿琢磨,总能弄明白。”
宋莹点点头,心里那点打鼓的劲儿慢慢平了。
她想起车间里那些年轻姑娘总说“学文化才有奔头”,以前觉得跟自己没关系,现在倒觉得,或许真能试试。
没等多久,庄超英和林武峰就回来了,庄超英换了件干净衬衫,手里拿着黄玲的厂牌:“假给你请好了,李主任说支持职工学习,还给盖了章。”
黄玲接过来,指尖摸着那枚红印章,忽然觉得踏实了不少。
西人往巷口走,秋日的太阳刚爬上来,照得人暖融融的。
林武峰走在最边上,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夜大招生办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