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小巷人家:穿成庄超英后断舍离 > 第16章 教书人的温暖日常

第16章 教书人的温暖日常

高考的日子像檐角漏下的水,滴答着往眼前凑。3*1看÷¤$书(屋@小|说:?网|°! ?追(?}最?新ˉ章2+节·&×

教室里的空气越发沉,基础好的学生把习题册翻得卷了边,铅笔头削得尖尖的,连课间都埋着头查漏补缺。

底子太薄的早就泄了气,有的托人找了工厂的活儿,有的背着老师偷偷收拾行李,眼神里倒比往日松快些。

最熬人的是那些卡在中间的。

比如李一鸣,上课时总盯着黑板发愣,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角,一到模拟考就脸色发白。

庄超英记得他去年来补习班时的样子,攥着皱巴巴的成绩单,红着脸说“庄老师,我想试试”。

这一年多,孩子确实没偷懒,笔记记得密密麻麻,连寒假里庄超英家糊窗户、劈柴火,他都跑前跑后地搭把手,说是“想跟老师多待会儿,能多学一点是一点”。

庄超英也格外上心,常在晚自习后留他半小时,把最基础的公式拆开了揉碎了讲。

可李一鸣的错题本还是越积越厚,有时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讲三遍还犯同样的错。

有回庄超英看着他通红的眼眶,突然就想起黄玲说过的话:“不是所有种子都适合春天发芽。”

这天课间,李一鸣抱着作业本过来,手指绞着衣角:“庄老师,我……我可能考不上了。”

他从兜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双纳得厚实的布鞋,“这是我娘给您做的,说谢谢您总留我补课,我想好了,考完我去试试,能不能找个厂。”

庄超英接过布鞋,看着密得像撒了把芝麻的针脚,眼眶有些发热。

他想起剧情里这孩子后来的光景——骑着二八自行车走街串巷收布料,领着街坊们织毛衣、做假领子,嗓门洪亮,算盘打得比谁都精,倒比好些考上大学的活得更活络。\2.c¢y,x~s?w-.?n¨e-t/

“挺好的,”庄超英拍了拍他的肩膀,“路不止一条,只要你能踏实往前挪,就是好样的。”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泛黄的《珠算入门》,前世自己曾读过,这世在废品回收站找到的:“带着这个,说不定用得上。”

李一鸣愣了愣,接过书时眼圈又红了,却咧开嘴笑了:“谢谢庄老师!等我赚了钱,给您买最好的钢笔!”

看着他跑回座位的背影,庄超英望着黑板上的倒计时,突然觉得这数字也没那么压迫了。

读书是条光闪闪的路,可生活里的光,从来不止这一盏。

就像李一鸣,哪怕绕点远路,照样能走出自己的亮堂天地。

七月二十二日的清晨,露水还凝在梧桐叶上,考点门口己排起长队。

庄超英站在街对面的老槐树下,看着学生们攥着准考证往里走,有人回头冲他挥手,他也抬手挥挥,袖口沾着的粉笔末在风里轻轻飘。

考场上的铃响了又落,三天时间像翻书似的快。

等最后一门结束的铃声撞碎闷热的空气,学生们涌出来,有的抛着准考证欢呼,有的蹲在路边哭,庄超英递出去的凉白开,空瓶在自行车筐里堆了小半筐。

放榜那天,学校的红墙前挤得水泄不通。

庄超英挤进去时,一眼就看见“本年度高中毕业生《包括补习班》数学平均分苏州市中学第五”的字样,一旁“高分人数第二”的红漆字尤其扎眼。

他教的那几个复读生名字,齐刷刷排在前几行,连平时总犯迷糊的女生,名字也稳稳落在录取线以上。

“庄老师!”

有人拍他后背,是3班考上复旦大学的班长,举着录取通知书蹦跳,“您讲的最后那道解析几何,正好考了!”

旁边几个学生跟着起哄,说多亏他把概率题拆成“抓阄”“分糖”来讲,不然哪能拿那么多分。`j^i`n*j′i*a¢n-g/w?x-c¨.,c`o~m\

消息传回巷口,黄玲正和母亲晒被子,听见王老师隔着墙头喊,手里的竹竿“哐当”掉在地上。

她跑进厨房就往砂锅里添肉,炖得咕嘟响,香气漫了半条街。

黄父蹲在院门口,给路过的街坊递烟:“我女婿,那是真把学生往心上放。”

傍晚时,李一鸣骑着辆半旧的自行车来了,车后座捆着个大包袱。

“庄老师!”

他掀开包袱,里面是件的确良衬衫,“给您买的,现在穿凉快。”

庄超英刚要推辞,他又从兜里掏出个红本本,“我妈给我报了夜校,学会计呢,您给的那本《珠算入门》,我都翻烂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