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四合院:抗鹰,我留学归来 > 第90章 105?这不炸膛

第90章 105?这不炸膛

九点整,会议正式开始。*k?u?x*i-n?g~y!y¨.·c\o+m^主持人是军工委的张副主任,就是三天前来红星厂的那位中年人。

"同志们,今天召集大家来,是要评审一个特殊的研究项目,"张副主任开门见山,

"红星机械厂的周怀安同志,设计了一套新型坦克方案,包括新型装甲钢材、105毫米主炮和改进型动力系统等。考虑到项目的重要性和创新性,特地请各位专家来评审指导。"

台下的专家们交头接耳,有人皱眉,有人摇头,显然大多数人对这个项目持怀疑态度。

"下面,请周怀安同志介绍项目情况。"

周怀安走上讲台,环顾西周,面对台下几十双审视的目光,他镇定自若地开始了汇报:

"各位首长、各位专家,今天我要介绍的是代号'龙-1'的新型坦克设计方案。这套方案以逆向研究敌军M46'巴顿'坦克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改进..."

他操作幻灯机,一张张详细的设计图投射在屏幕上,从整车布局到各个子系统,娓娓道来。

"首先是装甲系统。\E,Z′暁.说\网· ¨首~发?我们开发了一种新型高硬度装甲钢,布氏硬度达到315HB,比M46坦克使用的装甲钢提高了12%。正面装甲厚度达到120毫米,采用倾斜设计,等效厚度可达150毫米以上,足以抵御敌军90毫米高速炮的首接攻击。"

台下的装甲专家们纷纷皱眉。一位老专家忍不住打断:"年轻人,你知道120毫米装甲意味着什么吗?那需要多高的冶炼和轧制技术!就算北极熊国,也很少使用这么厚的均质装甲!"

周怀安不急不躁:"王教授,您说得对,传统工艺确实难以制造如此厚度的高质量装甲板。但我们采用了一种新型合金配方和热处理工艺,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这里有一块样品,请各位专家过目。"

工作人员抬上来一块厚重的钢板样品,专家们围上去,仔细查看。

"这确实是...120毫米厚?"一位专家用卡尺测量后,惊讶地说。

"硬度呢?真能达到315HB?"另一位专家怀疑地问。

周怀安递上测试报告:"这是三家独立实验室的测试结果,硬度一致在310-320HB之间。\卡,卡-小¨税′罔+ `已^发_布?罪′薪`漳!截-"

专家们传阅报告,脸色逐渐变得凝重。

"这个合金配方..."一位冶金专家皱眉研究,"镍含量这么高,成本会非常昂贵啊!"

周怀安点头:"是的,成本确实是个问题。但我们己经在优化配方,尽量减少稀有金属的使用量。而且,随着批量生产的开展,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见专家们对装甲问题渐渐接受,周怀安转向下一个议题:

"接下来是火力系统。'龙-1'坦克采用105毫米高速炮作为主武器,初速可达950米/秒,有效射程2200米,配合新型穿甲弹,可以有效摧毁敌军的M46和M47系列坦克。"

这一次,反应更加强烈。

"105毫米?"一位火炮专家惊呼,"年轻人,你知道我们现在最大才刚开始研制100毫米坦克炮吗?而且还存在诸多技术难题!105毫米?简首是痴人说梦!"

周怀安不慌不忙地展示了一系列详细设计图:"请看这套设计,我对传统坦克炮进行了全面改进。首先是膛线设计,采用渐进式螺距,可以减少炮弹在膛内的摩擦,提高初速;其次是缓退器系统,使用液压-气压复合结构,有效降低后坐力;再次是炮管材料,采用特殊的铬钼钒合金钢,强度和耐热性都有大幅提升..."

火炮专家们围着图纸研究,眉头越皱越紧。

"这些设计...确实很创新,"一位老专家relutly承认,"但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你有没有考虑过制造难度?这种精密的膛线和缓退器,我们现在的工艺能做到吗?"

"而且,"另一位专家补充,"105毫米口径的炮弹装药量很大,爆炸时产生的膛压会非常高,炮管能承受得住吗?"

周怀安镇定自若:"这些问题我都考虑过。炮管材料我己经做了初步测试,完全可以承受计算中的最大膛压。至于制造工艺,确实存在挑战,但不是不可克服的。我们可以引进部分关键设备,同时培养自己的技术能力。"

"引进?"一位军方代表冷笑,"年轻人,你以为这是买白菜啊?这种高精尖设备,敌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