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和数学模型拆解、阐述,如同在描述一个简单的事实。
他的逻辑严密到无懈可击,对数据的理解和运用精准得令人发指,甚至能指出教授引用的某个冷门理论在最新研究中的细微修正。
台下原本带着审视和挑剔目光的教授们,眼神渐渐变了。
从严肃,到惊讶,再到…难以掩饰的欣赏和震撼!
这个学生的知识深度、思维缜密性和对前沿的把握,远超他们的预期!
这哪里是本科生的水平?
就算是顶尖学府的博士生答辩,也不过如此!
“秦煌同学,”最后一位提问的是以严厉著称的经济学泰斗陈教授,他推了推眼镜,眼神锐利,“你的模型构建和推演堪称完美,理论深度也远超本科范畴。
但我想问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在你这篇探讨‘韧性’与‘混沌’的论文背后,支撑你研究的核心信念是什么?
或者说,你如何看待这充满变数、甚至危机西伏的时代中,人类文明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锚点’?”
这个问题超越了学术本身,带着哲学层面的叩问。
礼堂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秦煌身上。
秦煌沉默了几秒。
他的目光没有看向咄咄逼人的教授,也没有扫视台下好奇的同学,而是平静地投向礼堂巨大的落地窗外。
窗外,阳光正好。
校园的林荫道上,刚入学的新生抱着书本匆匆走过,脸上带着对未来的懵懂与期待。
篮球场上,几个男生在挥汗如雨,进球的欢呼声隐约传来。
图书馆前的草坪上,苏晚晴正和几个同学讨论着什么,阳光在她发梢跳跃,手腕上的玉镯流转着温润的光。
更远处,城市的轮廓在阳光下清晰可见,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充满了喧嚣而坚韧的生命力。
他的目光收回,落在讲台桌面上。
那里,放着他刚进来时随手放下的半袋糖炒栗子。
他伸出手,从袋子里拿出一颗,在无数道愕然、不解、甚至有些好笑的目光注视下,慢条斯理地剥开。
褐色的外壳裂开,露出金黄的果仁。
礼堂里落针可闻,只有栗子壳碎裂的轻微声响。
秦煌拿起那颗温热的栗子仁,没有吃。
他将其轻轻放在讲台的投影仪旁边,金黄的色泽在白色的桌面上显得格外醒目。
然后,他抬起头,看向那位提出终极之问的陈教授,声音平静无波,却清晰地传入礼堂每一个角落:
“人间烟火。”
“守护它,便是锚点。”
话音落下。
没有掌声雷动,没有欢呼喝彩。
礼堂陷入一片奇异的寂静。
教授们怔怔地看着讲台上那颗普通的糖炒栗子,又看看秦煌那张平静无波的脸,眼神从错愕,到深思,最终化为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和…了悟。
那简简单单的西个字,仿佛蕴含着比任何高深理论都更本质、更强大的力量。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温柔地洒在讲台上,将那颗金黄的栗子仁和秦煌平静的侧脸,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辉。
平凡即永恒,烟火即人间。
这便是无敌者,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