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郑畋绝对是大唐的拥趸,按照后世的说法,属于‘皇唐’,为了大唐中兴,他什么都可以做,就算是死!
观其一生,为了大唐,他做出了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
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也不为过。
这个没得黑。
只可惜,曾经的泱泱大唐积重难返,谁也无法挽救这个垂暮的帝国。
顾昊同情的不是这些,同情的是郑畋的经历。
正如那句话‘如果你不曾见过光明,自然可以忍受黑暗’。
郑畋入仕之后,连续经历了两个短暂的‘中兴’,看起来大唐似乎要真的中兴了,结果只是回光返照。
紧接着就是两个不做人的唐朝皇帝,郑畋仿佛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有多么痛苦和折磨不用多说。
饶是如此,他依然忠诚于大唐。
黄巢打进长安之后,要不是他力挽狂澜,大唐自此灭亡也不是没有可能。
郑畋睁开眼睛,凝视着顾昊,缓缓道:
“古有十二岁甘罗拜相,大唐也容得下有人二十二岁拜相。”
他终于图穷匕见。
郑畋说了这么多,目的就是想把顾昊争取到朝廷这一边,甚至连二十二岁拜相都说出来了。
而唐朝最年轻的宰相年龄也是顾昊的两倍多,绝大多数拜相的时候都超过了五十岁。
而甘罗所谓的十二岁拜相只是被封为‘上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宰相,十二岁拜相属于夸大的说法。
顾昊的军事能力太强了!!
郑畋认为,就算是放在中华历史上,顾昊的军事能力也能排的上号,属于天生的战神。
而且他不仅自身军事能力出众,就连自身的武力也超强,连传说中历史上最强的猛将项羽也未必比得上他。
这样的军事天才要是能站在朝廷这边,朝廷或许能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
大唐最积重难返的问题毫无疑问就是藩镇割据,解决了藩镇割据,何愁大唐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