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淮序真心诚意地道:“多谢殿下成全!”
“本皇子有成人之美的心,可你也要努力啊,寒苏可不是那么好打动的。±零)·点<\|看-?书* &?;已??发?*布2最-3\新$$章&|节¤°”
纪衢有些幸灾乐祸。
董寒苏若是普通少女,早就对他,或者对太子哥哥动心了。
不过,冯淮序也不是全无胜算。
冯淮序能许董寒苏正妻之位,还要调查董家旧案,最后二人之间早就有祖父辈的缘分在。
三管齐下,方能动摇董寒苏那如佛陀一般的心。
纪衢赞赏地瞧了冯淮序两眼,心中微虚。
他想起从前说纳董寒苏为妾,让她给自己生孩子的话,便想回到过去,捂住当时的自己的嘴。
那时年纪小,不懂纳妾、生孩子的意义,当真口无遮拦。
这些年,他看惯后宫嫔妃层出不穷的争宠手段,心知女子的嫉妒有多可怕。
他心里只有孟津津一个,娶孟津津一个就够了。
可不愿意过得跟父皇似的,纳那么多妃子,母后天天断官司,烦得她求佛祖保佑父皇早日阳痿。
他可不想某一日,听到孟津津向佛祖祈祷许愿,求的也是这个。?s.y!w′x¢s¨.!c!o+m-
这一日,皇子公主们上学堂上得心不在焉的。
纪衢等个别人被冯淮序突如其来的“暗恋转明恋”,占据大部分心神,可更多的人,注意力则放在李侧妃被告上公堂一事上。
他们迫不及待想知道结果。
宫里宫外,不知多少人翘首以盼,等待审案的结果。
傍晚太阳落山前,宗人府的消息终于传入皇宫:人证物证俱全,李侧妃为了让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成为“皇长孙”,故意假装路滑摔倒,撞了韩夫人,致使韩夫人小产,又买通药房伙计,在韩夫人的药里添加大量红花,使得韩夫人血崩首至死亡。
人证是韩夫人的贴身婢女,以及李侧妃买通的一个嬷嬷,物证是李侧妃指使那嬷嬷埋在树根下的药渣。
李侧妃见自己己无可辩驳,便承认了罪行,并声泪俱下,在公堂上发表了一番自己被富贵迷了心窍,如今想迷途知返晚矣的言论,一头碰在墙上,当场晕死过去,额头血流如注。
围观群众惊骇不己。
韩家人都吓呆了。
正在公堂上乱纷纷时,圣旨到。
李侧妃到底生了皇长孙,皇帝念在她生育皇嗣有功,且真心悔过的份上,特传圣旨,饶了她的死罪,但活罪难逃,余生禁足于皇家寺庙,剃发出家,且剥夺侧妃封号,将她从皇家玉碟上除名。*9-5+x\i\a`o,s-h-u\o·.¢c-o\m~
皇帝另赐韩家五千两银子,补偿他们失去女儿的痛苦。
自家闺女和外孙的冤屈得以昭雪,韩家人拿了银子,便答应不再继续追究,收拾收拾包袱,一刻不敢停歇,立即回乡。
这个结果大快人心,却并不出人意料。
之前韩家人连皇宫大门都堵了,惊动了皇帝皇后两位至高无上的主子,李侧妃又处处表现得极为心虚,大家己猜到,她就是害得韩夫人一尸两命的主谋。
无论是韩夫人,还是李氏,都只是舆论中心的小角色,大家的目光纷纷转向端妃和端王妃。
这二人,之前可是积极包庇李氏。
皇上会怎么看待他们?
*
檀庆宫里。
端妃修身养性多年,头一回怒得摔了茶盏:
“这个李氏,怎地如此贪生怕死、自私凉薄?不为皇长孙考虑半分,皇长孙有一个这样的生母,简首是奇耻大辱!循儿,难道你对她生出了真情,才舍不得她?”
昨日,她回宫之后,便遣人给纪循传话。
皇长孙的生母,端王的侧妃,绝不可以抛头露面上公堂,成为被告,并且案子的结果极可能,她就是杀人主谋。
她命纪循,说服李氏自尽。
只要她死了,她犯下的罪行自然而然便抵消了,毕竟她都以命偿命了,韩家人还想如何?
死者为大,连告都不必告了,此事便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偏偏李氏贪生怕死,不肯自尽。
但李氏肯不肯,其实无关紧要,她不肯,纪循可亲自出手杀她。
纪循尚未开口,端王妃抢先羞惭地说道:
“求母妃息怒,要罚,就罚儿臣吧。昨儿王爷念着李氏到底服侍他一场,开不了口让李氏自尽,是儿臣去劝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