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末世集结号:D市生存录 > 第4章 午夜惊魂:新闻里的血色数字

第4章 午夜惊魂:新闻里的血色数字

护人员推着担架车匆匆跑进急诊楼,担架上的人被白布盖着,只露出一双挣扎的脚。

记者戴着n95口罩,声音透过口罩传出,有些模糊:“各位观众,我现在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部门口。可以看到,今晚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数量较往常激增了数倍,医院已经启动了应急预案,增派了医护人员,并临时搭建了隔离观察区。据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已有多例疑似病例被隔离,正在等待进一步检测结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画面突然晃动了一下,似乎是记者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紧接着,传来一阵嘈杂的争吵声和玻璃破碎的声音,记者的声音变得惊慌:“那边好像发生了冲突……啊!”

一声短促的惊呼后,画面瞬间切回了演播室,男主播的表情有些僵硬,但很快恢复了镇定:“抱歉,刚才前方信号出现了短暂干扰。”

他没有解释发生了什么,但那声惊呼像针一样扎进了陈鑫的耳朵里。

“……目前,我市已启动应急物资调配机制,确保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供应。各大超市和菜市场正常营业,物资储备充足,请市民朋友们理性采购,不必恐慌。”男主播继续念着稿子,但眼神明显有些游离,“同时,提醒广大市民,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外出时务必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

这些话,和几个小时前发言人说的如出一辙,可此刻听来,却显得格外苍白无力。

新闻还在播放专家访谈。一位戴着眼镜、头发花白的流行病学专家出现在屏幕上,表情凝重:“……根据现有数据,该病原体的传播力极强,潜伏期短,且存在多种传播途径,防控难度较大。目前,我们正在加紧研制检测试剂和疫苗,但这需要时间。在疫苗问世之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

另一位专家补充道:“……市民朋友们不必过度恐慌,但必须高度重视。如果出现高热、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居家隔离,并拨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话,等待专业人员上门处置,切勿自行前往医院,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自行前往医院会交叉感染,那居家隔离呢?家人怎么办?”陈鑫低声自语。

这个问题,专家没有回答。

新闻的最后,男主播再次强调:“……请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一切以官方通报为准。市应急管理局将每小时更新疫情信息,敬请关注。”

说完这句话,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说“再见”,而是直接起身离开了镜头,演播室的灯光暗了下去,屏幕上出现了“本台将持续关注疫情进展”的滚动字幕。

电视屏幕的光映在陈鑫脸上,他的眼神深邃,看不出情绪。

这条新闻,信息量太大了。

官方首次承认了疫情的严重性,公布了触目惊心的致死率,甚至隐晦地提到了“攻击性行为”——这已经超出了“普通流感”的范畴。二级应急响应、专家连夜访谈、主播临时换人、前方信号中断……这每一个细节都在传递一个信号:情况已经失控。

而最让陈鑫不安的,是专家那句“切勿自行前往医院”。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医院已经人满为患,甚至可能出现了交叉感染?还是说,那些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患者,已经对医护人员造成了威胁?

他看向窗外。

不知何时,小区里的灯灭了一大半,但黑暗中,却有零星的手电筒光束在晃动,还有人在低声争吵,隐约能听到“发烧”、“隔离”、“不能出去”之类的词语。

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时敬发发来的微信:“鑫哥,看新闻了吗?卧槽!这他妈哪是流感啊!我刚听到楼下有人吵架,好像是有户人家孩子发烧了,想送医院,被邻居拦着不让出单元门!”

紧接着,王天凯也发来一条:“我到家了,小区门口有穿防护服的人在登记进出人员,量体温。新闻看了,有点不对劲。”

陈鑫分别回复了“注意安全,锁好门窗,别出门”,然后放下手机,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

小区门口,果然多了几个穿着白色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口罩的人,手里拿着体温枪,对每一个进出的人进行检查。一辆警车停在旁边,红蓝交替的警灯在黑暗中闪烁,映照着每个人脸上的惶恐。

更远处的主干道上,似乎有卡车开过的声音,隐约还能听到金属碰撞的声响,像是在设置路障。

陈鑫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