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将康熙的话翻译过去,那洋人脸色变了变,却依旧嘴硬。
阿楚对着镜头说:“家人们看到了吧,这就是历史书上没写的另一面,很多时候,和平背后藏着多少暗流涌动啊。”
【太真实了!古人也不容易啊】
【以前觉得康熙爷搞火器改良挺顺利的,没想到这么多波折】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吧,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
接下来的几天,康熙下令彻查此事,不仅严惩了克扣军费的巡抚和相关官员,还根据老工匠提供的线索,改进了火药配方,同时加强了对洋人在华贸易的监管。
工坊里的新炮试射成功那天,阿楚和晏辰特意开了直播。
看着炮弹精准地命中远处的靶船,康熙高兴得像个孩子,对着镜头拱手:“多谢各位的支持,朕向你们保证,大清的火器一定会越来越强。”
【皇上威武!】
【恭喜恭喜!这波操作666】
【突然觉得好燃啊!这才是《火箭记》的正确打开方式】
宜妃拉着阿楚的手,依依不舍:“你们这次要待多久?能不能多留几天,我还想跟你学那个什么‘直播带货’呢。”
阿楚笑着说:“等下次吧,这次出来的时间也不短了,不过我们会经常来看你们的。”
晏辰正在和赵毅讨论火药的防潮技术,铁蛋则在帮老工匠调试新的测量工具。
夕阳下,工坊的烟囱冒着袅袅青烟,远处传来工匠们兴奋的欢呼声。
阿楚靠在晏辰肩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觉得,历史或许不像书本上写的那么冰冷,每一个改变背后,都藏着无数人的努力和挣扎。
手机屏幕上的弹幕还在滚动,直播仍在继续,但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
康熙望着新铸成的火炮,眼神深邃,仿佛看到了更远的未来。
而阿楚和晏辰知道,这只是他们穿越旅程中的一段插曲,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在等着他们去发现。
风吹过工坊的院子,带着一丝火药的清香,也带着无尽的可能。
新炮试射成功后的第七天,阿楚正趴在工坊的木桌上,用手机给新铸成的炮膛拍特写。
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打在金属表面,反射出冷冽的光。
“看看这镜面抛光,比我家浴室的瓷砖还亮,老工匠的手艺绝了。”
晏辰坐在一旁调试便携光谱仪,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映在他眼里。
“别光顾着拍,测出来了,新火药的稳定性提升了40,但射程还是差了一截,刚才试射时弹道偏右三度。”
铁蛋正帮工匠们校准量具,它的机械臂比人手还稳,游标卡尺的读数精确到微米。
“检测到炮管膛线有细微偏差,建议重新打磨,误差允许范围控制在002毫米内。”
老工匠的女儿小满端着两盏粗瓷茶碗进来,辫子上还沾着点铁屑。
“楚姐姐,晏大哥,歇会儿喝口茶吧,我爹说这是今年的新龙井。”
她放下茶碗时,袖口滑落,露出手腕上一道浅浅的疤痕。
阿楚眼尖,指着疤痕笑问:“这是被铁屑烫的?跟我上次焊电路板烫的印子差不多。”
小满不好意思地把袖子拉下来:“前几天试新模具时不小心碰的,不碍事。”
【小满妹妹好能干!这疤痕一看就是技术工种的勋章】
【老工匠教得好啊,姑娘家也能上工坊】
【等等,刚才铁蛋说膛线偏差?是不是有人故意做手脚?】
晏辰看到弹幕,忽然抬头问小满:“最近打磨炮管的工匠还是之前那几位吗?”
小满愣了一下:“前儿换了两个,说是从京城火器营调来的老师傅,手艺看着挺地道,就是……”
她压低声音,眼神往工坊角落瞟了瞟。
“他们总趁人不注意,偷偷用尺量炮管的长度,还问我爹要旧年的弹道记录。”
铁蛋的传感器突然发出“嘀”的一声轻响。
“检测到异常信号,频率与荷兰东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