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里面的人是真的很专注。”阿楚小声说。
晏辰却皱起了眉头。
“你有没有觉得,这院子有点太安静了?”
阿楚仔细听了听,确实,除了风吹树叶的声音,院子里一点动静都没有,甚至连读书声都没有。
“难道他不在里面?”
晏辰摇摇头。
“应该在,你看窗纸上的影子,有人坐着。”
他正说着,就看到窗纸上的影子动了动,似乎是伸了个懒腰。
“看来再刻苦的人,也需要休息。”阿楚松了口气。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几个穿着官服的人骑马过来,在院门外停下。
为首的那个官差对着院门喊道:“董仲舒先生在吗?朝廷有旨,召您入宫议事。”
院子里没有任何回应。
官差又喊了几遍,还是没人应。
他有些不耐烦了,刚想让人把门撞开,就见那个书童从里面走出来,对着官差行了个礼。
“我家先生正在钻研学问,不便见客,还请大人回去禀报,就说先生病了,无法入宫。”
官差皱了皱眉头,似乎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忍住了,骑马离开了。
阿楚看着官差离去的背影,好奇地问晏辰:“董仲舒不是很受汉武帝重用吗?怎么会拒绝入宫议事?”
晏辰没有回答,而是指着院墙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有个小小的孔,刚好能看到外面的街道。
“你觉得那个孔是用来干什么的?”
阿楚恍然大悟。
“你的意思是……他其实一直在偷偷观察外面的动静?”
晏辰点点头。
“而且刚才那个官差,看起来不像是真的来传旨的,倒像是来试探的。”
正说着,院门又开了,这次走出来的是董仲舒本人。
他穿着一身素色的长袍,头发有些凌乱,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很好。
“小童,”他对着书童说,“把我昨天写的那几篇策论收好,晚上送到张大人府上去。”
书童点点头,转身回了院子。
董仲舒站在门口,望着官差离去的方向,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然后又转身回了院子,关上了门。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看来这‘三年不窥园’的背后,也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阿楚喃喃道。
晏辰望着那扇紧闭的院门,若有所思。
“你有没有想过,他所谓的‘不窥园’,可能不是因为治学刻苦,而是为了躲避什么?”
阿楚愣了一下。
“躲避?他有什么好躲避的?”
晏辰指了指刚才官差离去的方向。
“或许和朝廷有关,你看刚才那个官差的态度,不像是对待一个受重用的大臣,更像是对待一个……被监视的人。”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你注意到没有,董仲舒刚才说要把策论送到张大人府上,那个张大人,很可能是张汤,也就是汉武帝时期的酷吏。”
阿楚恍然大悟。
“你的意思是,他表面上闭门治学,实际上一直在和朝廷里的人联系?”
晏辰点点头。
“看来这‘三年不窥园’的故事,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皮革和汗水的味道混在一起,让阿楚忍不住皱了皱鼻子。
“我说,”她看着眼前这个热闹的集市,到处都是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我们这次是来逛街的吗?这地方怎么看都不像有什么名人典故啊。”
晏辰正盯着一个卖笔的摊位出神,听到这话,转过身来。
“你看那个摊位后面的年轻人,”他指了指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青年,那人正拿着一支笔在纸上写写画画,脸上却带着一丝不耐烦,“如果我没猜错,他就是班超。”
阿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个青年确实在写字,但写得很潦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