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小型穿梭艇在空中井然有序地飞行。
微风拂过她利落的短发,明亮的眼眸中映着城市的灯火与远方的星辰。她左手下意识地轻轻抚过右手无名指上一枚样式简洁却异常坚固的合金指环——那是与孔方佳在战火纷飞中缔结的誓约象征。
“殖民c计划起步最晚,但目标最纯粹——为人类寻找并建设真正的新家园!依托‘夸父编队’奠定的基础,以及后续‘方舟纪元’移民舰队的持续努力,我们已在人马座主悬臂及邻近区域,成功建立了20个环境优良、适宜长期发展的殖民星球!这里是漂泊者的归宿,是文明延续的田园诗篇。”
这里的殖民点,是地球文明的延伸与升华,承载着最深切的情感与期盼。
天山-4(殖民点代号:新昆仑 / 天山主星):
c计划的核心与明珠。全息影像拉近,展示了这颗星球翻天覆地的变化:海洋覆盖率已从最初的15%提升至35%,通过精准的“彗星撞击”和引流工程,形成了覆盖主要大陆的均衡水系网络。
广袤的棕褐色陆地被大片的绿色覆盖——并非原生植被,而是通过“星植催化”技术快速生长的、经过基因改造的超级固氮植物和先锋树种。巨大的生态穹顶城市散布在主要河流三角洲和沿海平原,如同绿色地毯上璀璨的钻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大的主城“昆仑市”人口已达25万(接近上限),是政治、科技和文化的中心。其他如“精卫港”(太空港与星际贸易枢纽,停泊着多艘“方舟级”母舰)、“愚公城”(重工业与飞船制造中心,其核心动力是数座大型反物质供能站,为整个星球的工业提供澎湃清洁的能源)、“大禹邑”(农业与生态研究中心)等次级城市人口在10-18万不等。
星球拥有完善的行星际防御系统:“定海”空间稳定锚部署在同步轨道和l1点;“烛龙”预警阵列覆盖整个星系;“阎王”导弹发射井隐蔽部署在天山-3背面。这里的环境改造仍在持续,目标是最终成为无需穹顶即可生存的类地行星。
数十艘“方舟级”和“精卫级”母舰构成了繁忙的星际航线,引擎喷吐着幽蓝的反物质湮灭光焰。
李艳的声音带着自豪:“‘愚公城’的首艘完全由本地资源建造、搭载反物质引擎的‘新家园级’殖民舰,已于上月下水!”
静湖-2(殖民点代号:望舒-2):
距离“天山”约4光年。这颗拥有浓厚二氧化碳大气的行星,经过持续的大气改造(主要是引入固碳微生物和大型空气过滤装置),地表环境已大为改善。探测到的原始厌氧微生物被严格保护在研究区内。
殖民点“望舒-2”建立在巨大的高原上,利用自然落差形成风力发电场(作为辅助)。穹顶内是温和的类地环境,重点发展精密制造、生物制药和高等教育。城市中央的反物质能源塔为其提供稳定高效的能源。人口稳定在15万,以其相对宁静、学术氛围浓厚而闻名。
青溟星系(特殊管理区):
虽然根据《星际开拓生命伦理宪章》被列为最高级保护区,禁止登陆和破坏性开发,但c计划在其外层轨道建立了“观澜”科研空间站(人口约1万科学家及支持人员)。通过最先进的非侵入式设备,持续研究那颗被海洋覆盖95%的行星(青溟-1)上独特的浮游生物生态系统和温血生物。空间站的动力和探测器能源来自高效的反物质堆。
这些研究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其生物荧光、高效能量转化等特性,也为地球的仿生学和新能源技术提供了灵感。
其他宜居星球:
如“翠峦-5”(拥有温和气候和丰富淡水资源的森林星球,发展林业和生态旅游,小型反物质堆为生态维持系统供能);“沃野-3”(广阔肥沃的平原星球,大型机械化农业基地,反物质动力农机高效运作);“碧波-7”(海洋覆盖率高,岛屿星罗棋布,发展海洋养殖和水下资源开发,水下工作站由微型反物质堆驱动)。
这些殖民点人口大多在8万至15万之间,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是吸引移民的主力。它们共享“天山”主星的防御预警网络,自身也部署了基础的轨道防御平台和地面护卫力量。运输主要依靠定期航班的客运舰和大型货运舰。
“c计划20个殖民星,”李艳的目光透过全息影像,仿佛与舰桥中的孔方佳遥遥相望,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和坚定的守护意志,“构成了‘新华夏星域’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