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知远把葛根清洗差不多一半之后,早饭也好了。¨零?点\看¨书/ !蕪!错¢内?容+
早餐的鱼汤还算不错,两人围着木桌小口喝着。苏雨棠吃了一口葛根之后,抬头看了一眼李知远。
“知远,咱们的盐剩的不多了。”
李知远正端着碗喝汤,闻言立刻放下碗,“还剩多少,能撑多久?”
“估计还能撑不到两周左右。”苏雨棠有些担忧,盐是生存的必需品没有盐不仅仅是食物寡淡没有味道,更意味着体力会迅速流失,身体机能紊乱。
“啧,消耗得比我预想的快。”李知远皱起眉,“这段时间做各种熏肉,再加上日常三餐,盐的消耗量确实不低。”
“得补充一些了,趁着现在还没上冻,不然等冬天到了,就更麻烦了。”
“那咱们这几天就出发?”苏雨棠也有些着急,“就去你上次去的地方?”
“嗯,附近的其他地方,没看到有盐碱地,只能去上次那个地方。”李知远点点头,然后有些迟疑道,“墙面的石灰浆估计得等两天左右才会阴干,才能抹第二遍。但是如果阴干的时间长了,后续抹灰会很麻烦。.k¨a*n′s~h¨u+q+u′n?.¢c,o?m/”
“去熬盐一来一回大概多长时间?”苏雨棠也知道这个问题。
“上一次光是赶路差不多一天半才到地方,但是这一次己经知道了路线,那么速度会快上不少,起早点再贪点黑的话,估计一天的时间也能到。”李知远在脑海中打开了系统地图,看了一下上次的行进路线说道。
“再加上熬盐的时间,两天回不来。”苏雨棠听到赶路就需要一整天,有些犹豫起来,“不然咱们等抹完第二遍墙面再去?现在的盐还够一段时间呢。”
李知远想了想觉得现在也只能这么办了,于是点点头道:“也行,今天早上我看了看天色,估计五六天之内不会有雨,应该没什么问题。”
“你还会看这个?”苏雨棠一时有些惊讶。
“那你看看,老夫近日夜观天象,掐指一算,便知是否有雨了。”李知远伸出左手做了一个掐指的动作,同时右手还做了一个捋须的动作,仿佛自己真的有很长的胡须一样。
“噗!”苏雨棠看着李知远一本正经掐指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来,嘴里的汤差点喷出来,“行行行,李大仙人!那小的这就听从大仙的吩咐了。+x.i!a/o~s′h¢u\o\h?u·.~c!o,m+”她故意抱了抱拳,语气轻松下来,盐的问题暂时有了定心丸。
李知远也故作严肃地挥挥手,随即正色道,“说真的,今天上午主要任务就是把所有葛根清洗完,切成片或者小块准备晾晒。葛粉泥也得赶紧摊开,天气不错,趁着大太阳晒透。”他指了指屋外,天光明亮,确实是个干燥的好天气。
“明白!”苏雨棠利索地喝完最后一口汤,放下碗,“我收拾这里,你先去接着弄葛根,我弄完就来。”
等苏雨棠收拾好加入时,李知远己经快清洗完剩余的葛根了,看这余下差不多不到西分之一的葛根,他打算把这些也用沙土法存储起来,这样冬天也能吃到蒸葛根了。
两人合力将堆积如山的葛根搬到工作台旁的石板上。大部分按照之前计划切成薄片,铺在准备好的藤条托盘上,放到阴干棚有阳光照射的角落晾晒;剩下的则切成小块,准备稍后磨浆做第二批葛粉,现有的陶罐腾出来沉淀后正好能周转开。
苏雨棠用木板小心翼翼地从昨晚沉淀好的陶罐里刮出那团白腻腻的葛粉泥。她将其拍成薄厚均匀的大块饼状,再分割成更小的片块,均匀地铺设在一块清洗干净、同样晒在阳光下的木板上。
洁白细腻的葛粉泥暴露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着微光,水分在迅速蒸发。储备粮好奇地凑近嗅了嗅,被苏雨棠轻轻拨开。
“好了,葛根己经处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到时候加入到沙堆中。”李知远首起腰,擦了下汗。
工作台上满是葛根碎屑,几筐待处理的葛根片和摊开的葛粉在阳光下慢慢变化。“下午我继续准备一些陶泥,要在冬天来临之前多烧制一些陶器,主要是再捏几个大陶瓮的坯子,这次用更细的河沙混泥,应该更结实。”
“好主意!”苏雨棠点头赞同,看着营地一角阴干中的大小陶坯,目光落在那两个厚重的大瓮和大盆泥坯上,“希望它们都能顺利烧成,那样我们冬天的储备问题能解决一大半。”
夜色深沉,等两人忙碌了一天回到木屋钻进睡袋的时候,时间己经是晚上11点多了。
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