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荷再一次醒来,她成了一个特殊的小群体的一员:知青的女儿,还是被抛弃的女儿。*白*马.书`院! ^无?错+内!容·
曲荷感知了一下,原来,她的知青爸爸和她的村姑妈妈在农村结婚后,有了她这个女儿和双胞胎弟弟。
当年,他爸爸全从业下乡插队到他们村大队后,繁重的农活让他苦不堪言。
可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他们这些知青,尤其是她爸爸,长得太好了,在这农村里简首是鹤立鸡群。
这农村的姑娘就开始各种各样的小手段往他身上使。
加上他听说的,某某知青,男女都有,被哪个村里人给赖上了,不结婚就说耍流氓。
所以,只好屈服。
哪怕他们这些知青都不落单,可是,日久天长防不胜防啊。
就这样,全从业就不得不考虑了,如果自己主动选一个合适的,那么也避免了被人赖上,那样对方什么样都得认,哪怕是个寡妇呢。
而且这时候,无论听说的和看到的,知青和村里人结婚后,境况就改变了。
最少和村里人结婚的知青不止没人欺负也不至于那么累了。
所以,全从业思考了良久,终于决定他也找一个本地姑娘结婚。
就这样,全从业和本地姑娘马秋芬结了婚。
婚后,全从业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eEμ?Z!?*小;?说¤:网¨. ˉ÷最¥新?>-章÷?节*更/,新ˉ?快??
马家兄弟姐妹多,干活的人多,挣得粮食就多。
所以,每天他只拿西五个工分够自己一人吃就行,每天都是热汤热饭的,日子过得也很不错。
为此,因为他的影响,青年点又有了三个知青嫁娶了村里的姑娘小伙。
一瞬间,那些骚扰就都消失不见了。
就这样,一年后,全从业和马秋芬俩人有了一对龙凤胎。
事情的转机就在七七年。
全从业考上了大学,是本省的一个师范学院。
这师范学院是在省城,离他们家相对的就很近。
如果普通汽车,也就两个多小时就能到。
所以,马秋芬就‘放’走了全从业上大学。
结果这一走,这个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当时村里人都说,全知青肯定是抛妻弃子跑了。
但马秋芬不信。
于是,马秋芬就去了省师范学院找人。
结果,不止她自己没找到,后来惊动了学校教导处。
教导处主任很热心,实在是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于是,他帮助马秋芬寻找,逐一盘查,结果就是,真的没有叫全从业的学生。
面对这样的打击,马秋芬痛不欲生。!精\武+小·说/网_ *追·最-新/章′节~
她没有心思去做任何事了。
她一首不相信全从业会抛弃她和孩子。
退一步说,就算对方能抛弃她,也不一定能抛弃孩子。
两人过了这么多年了,她自认为了解全从业这个人。
他就是懒了点,但心性不坏,尤其是对两个孩子,真的疼到骨子里。
更何况两个孩子的相貌全都像极了全从业。
于是,在全从业失踪三年后,算计着时间,全从业也该大学毕业了。
所以马秋芬就做了一个决定,带着十二岁的一对儿女全优和全秀儿去京城找全从业。
可是,在母子三人到了他们所在的省城坐火车时,意外发生了。
立在铁轨旁的货物突然倒了,马秋芬情急之下推出了儿子,而她自己当场死亡。
也幸好当时的全秀儿走得慢。
不然她和马秋芬都逃不出去。
铁路部门通知了马家。
马家来人带回了全优和全秀,以及马秀芬的尸体,同时带回去的还有铁路部门补偿的一大笔赔偿金。
可是,拿着赔偿金的马家人却好像是非常顾念亲情似得,从那以后,不止不让两孩子再读书了,还不断咒骂全秀儿父女三人。
是的,骂全优、全秀儿,骂全从业,说要不是他们父女,他们马家的女儿就不会横死。
虽然全优、全秀两人十二岁,但干的活却不少。
打猪草喂牲畜、种自留地、做饭收拾家务,出去担水回来。
要知道他们这里缺水,担水要走很远的。
从早到晚就没有休息的时候。
可他们还是嫌弃俩人干的活少。
就这样,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