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进城种地后豪门权贵都想拜我为师 > 第504章完结

第504章完结

听完陆景元的吐槽,江梦筠简直快要笑死了。~幻_想^姬` ¨罪\辛·漳¨洁,哽^芯~快,

没想到陆景元居然还挺赞同的。

因为他发现,虽然这个钢架大棚客单价完全比不上卖房子。

但一来投入资金少,二来这玩意儿属于消耗品,不像商品房,普通人家掏空几个钱包买了一套房,可能未来几十年都不会再买了。

也买不起。

不像江梦筠他们种菜的钢架大棚。

听说那种焊接式的钢架大棚,基本上五六年就要换新的了。

他给江梦筠定制的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使用年限比较长,大概能用10~15年。

但这都是理想状态下的使用年限。

万一遇到洪灾、地震或者其他不可抗拒的大型灾害,可能一夜之间全城的温室大棚都集体报废了。

简单来说,就是这门生意从长远看其实还挺赚钱的。

陆景元果断入坑,又注册了一家专门做温室大棚的新公司。

这时候就能看得出来江梦筠在农学院的好人缘了。·兰~兰-雯?穴` ¢已¨发·布/醉\歆·章/洁¨

听说她未婚夫成立的新公司连温室大棚都能做,上到学院的领导老师们,下到师兄师姐们,在外面挂职、或者干脆自己有公司的,都给陆景元拉了订单过来。

这个新公司甚至连工厂还没造好,手里就握着一大把订单。

陆景元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江梦筠在学校的人缘很好。

直到不久之后,他才发现,不是老婆人缘好,而是这帮人馋他老婆的技术……

方鸿雁开种子公司已经快四十年了,属于华夏最早一批“公转私”下海创业的科研人员。

不是她眼里只有钱,而是被逼的实在没办法了。

想当年她在农大执教那会儿,也曾幻想着依靠自己的力量,让华夏本土种业崛起。

没想到诡计多端的某些国外科研机构,勾结国内一些卖国贼,盗取我国珍贵的种质资源,利用他们更加先进的育种技术,把国内的育种企业打得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方鸿雁也能理解这些企业最终选择妥协的决定。

企业也要赚钱的,公司里还有那么多人要养活,要是不和外国企业合作,单靠他们自己,根本养不活一家公司。/如!雯.网^ *已`发`布~醉′辛~彰¨結`

可这样一来,国内育种行业最后的一块阵地,也将要沦陷了……

外行人只看得到国内的粮食果蔬种子品种越来越丰富,质量也越来越好,却看不到这其中的凶险。

方鸿雁身在其中,看得清清楚楚,却毫无办法。

她曾经试着找一些合作过的种子企业,想促成农大和企业的合作,但体制内的工作效率,大家都懂的……最终合作没达成,她反倒是落了个里外不是人。

企业觉得他们花钱给自己找了一堆光烧钱不出成果的祖宗。

学校的同事们也在背地里议论纷纷,觉得她肯定从中赚了一大笔钱。

最后,学院领导找她谈话,让她做个决断。

要么安心留在学校搞学术。

要想赚钱,就干脆辞职下海。

方鸿雁选择了第二条路。

可真从体制内出来了,方鸿雁才发现,有些事情并不是她想的那么简单。

就拿育种来说吧,要出资建设实验室、到处挖人组建科研团队,持续不断的烧钱,最终研发出来的种子品种,成本高昂,可能品质还不如进口的好。

那时候国内“崇洋媚外”的思想也有点严重,同等价格下,大家宁愿去买进口的,也不想用国产的。

毕竟农产品尤其是瓜果蔬菜,一旦挂上了“进口”两个字,都身价倍增。

方鸿雁的种子公司为了能生存下去,最终也只能含恨解散实验室,做起了进口种子的代理商。

这些年她虽然赚了不少钱,但心里却一直没忘记年轻时候的梦想。

直到最近,她来B大拜访一位老同学,机缘巧合下,在老同学的带领下,参观了江梦筠挪到温室大棚里的种苗……

“太优秀了!”

“这些种苗、绝对甩进口种子一大截!”

“这位江同学怎么没报考我们农大?”

此言一出,陪同她一起参观的几个B大的老师们不高兴了。

什么叫“江梦筠怎么没报考农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