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三国:别守徐州了,去江东! > 第205章 王道阳谋,檄文讨逆

第205章 王道阳谋,檄文讨逆

在州牧府的大堂之上,这位须发皆白的老将,看着堂上那位羽扇纶巾,气度雍容的年轻人,沉默了良久。¨第+一′看,书_枉\ +冕\废?悦-读-

最终,他缓缓地卸下了自己身上的铠甲,单膝跪地,对着诸葛亮,行了一个标准的军中大礼。

“罪将严颜,先前有眼无珠,不识天命,妄图螳臂当车,实乃取死之道。”

“然,数月来,亲见州牧大人治蜀之成效,方知刘皇叔,方是能解万民于倒悬之明主,方是能重振大汉天威之雄主!”

“老朽,虽年迈,尚有一腔热血,一颗忠心。若州牧大人不弃,愿为前驱,为光复汉室,尽绵薄之力!”

说罢,他将头,重重地叩在了冰冷的地面之上。

诸葛亮见状,连忙走下堂来,亲手将这位可敬的老将扶起,眼中满是真诚的笑意。

“老将军言重了!君之忠勇,天下共知。亮能得将军相助,实乃益州之幸,主公之幸也!”

至此,蜀中最后一位名将,心悦诚服地归降。

......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夏。!精\武-小!说*王~ ′首?发\

成都,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城,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蛮军”占据与治理后,非但没有如蜀中世家们所预期的那般凋敝残破,反而焕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蛮军”的身份,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在战争初期,成功麻痹了刘璋,为奇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在占据益州腹心之后,这层伪装,便逐渐成为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蜀中各地,仍有许多心向汉室的官吏士人,因为不齿于“从贼”,而选择闭门不出,消极抵抗。

那些被削弱了特权的世家豪强,更是以此为借口,在暗中串联,散播谣言,时刻准备着颠覆这个“蛮夷”建立的政权。更重要的是,远在广汉的刘璋残余势力,仍能以此作为号召,苟延残喘。

是时候,让潜龙出渊,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了。

益州牧府,一间清雅的书房内,熏香袅袅,竹影摇窗。

诸葛亮与庞统一南一北,相对而坐,面前摆着一副棋盘,棋局己近终盘。

“孔明,你这手大龙寻眼,看似温吞,实则暗藏杀机,将我北面半壁江山都搅动起来,当真高明。^纨~夲*榊+戦, *追+醉/芯-章¨截\”庞统拈起一枚黑子,在棋盘上空盘旋良久,最终却弃子于棋盒之中,洒然一笑,“不下了,不下了。你这条大龙一旦活了,我便再无胜机。”

诸葛亮微微一笑,伸手将棋子一枚枚收回盒中,动作从容不迫,一如他治理益州的风格。“士元,棋局如战局,亦如治国。一时之得失,一地之攻伐,皆是小道。唯有谋定全局,看清大势,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方为王道。”

庞统闻言,收起了方才的戏谑之色,凤目之中精光一闪:“孔明之意,我明白了。如今南中己定,益州民心初附,新政推行,根基己稳。我军兵精粮足,可谓不可胜。而刘璋困守广汉,外无援兵,内失民心,正是可胜之时。是时候,扯下这身蛮夷的外衣,亮出我主汉室宗亲的王牌,行那雷霆一击了!”

诸葛亮点点头,深邃的眼眸中透出赞许:“士元所言,正合我意。其一,我军若要彻底安抚蜀中人心,尤其是那些读书士子之心,便必须亮明身份。刘皇叔这面大旗,远比南蛮王更能凝聚人心,瓦解敌志。届时,广汉各关隘守将,闻听是皇叔大军,而非叛军,其反抗意志必将土崩瓦解。”

他顿了顿,拿起桌上的凉茶,轻抿一口,继续说道:“其二,亦是为来年图谋荆州做策应。我军在西川公然打出旗号,必将震动天下。北方的曹操,定会坐立不安。他手中的棋,无非两步:是趁我立足未稳,倾力南下攻打刘景升;还是忌惮我军锋芒,转而先征讨凉州的马腾,韩遂,以固关中?这便给了我们巨大的战略主动权。”

庞统抚掌大笑,:“孔明!此乃一石二鸟之计!曹操若大举南下,我等便可效仿高祖,出川断其关中后路;或可联合马腾,首捣长安!令其首尾不能相顾!他若转而西征凉州,那便更好!我军便可趁机联合江东主力,一举拿下整个荆州,彻底完成主公与子修最初定下的二分天下之宏图!”

两位当世顶级的智者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夺取益州的“阴谋”,至此己近功成;而席卷天下,匡扶汉室的“阳谋”,即将拉开序幕。

“此事,需得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由头。”庞统沉吟道,“我等虽是为兴复汉室,但毕竟是客军入川,夺了刘氏基业。若无大义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