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闻言,心中再无犹豫,他素来敬重刘备仁德,又深佩李沐之才,当即就要纳头拜下:“主公高义,肃愿追随,为主公成就大业,鞠躬尽瘁!”
然而,周瑜却在刘备话音落下后,眉头微微蹙起,脸上虽有激动之色,却也带着几分沉吟与迟疑。-精′武?暁′税?枉? -醉,欣¨漳¨結+更\薪/快`他缓缓开口道:“使君仁德,李军师高才,所谋划之蓝图亦是气势恢宏,令人神往。瑜……瑜亦是心动不己。”
他顿了顿,眼神中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只是,瑜有一自幼相识的至交好友,姓孙名策,字伯符。伯符亦是当世豪杰,胸怀大志,瑜与伯符,情同手足,曾相约共图大事。如今……若瑜投效使君,恐于伯符处,心中有愧,亦不知该如何面对他日后的雄图。”
周瑜此言一出,刘备和李沐皆是一怔。
刘备脸上露出理解之色,他素来重情重义,对周瑜这份顾念旧友之心,倒也欣赏,只是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不等刘备开口,一旁的鲁肃却先急了。他己然被李沐的宏伟蓝图和刘备的仁德所折服,深知此乃千载难逢的机遇,岂能让周瑜就此流失?
“公瑾!”鲁肃上前一步,对周瑜恳切劝道,“孙伯符固然是英雄了得,然其父孙文台新丧不久,伯符如今寄人篱下,前途未卜,反观刘使君。¢优-品_暁¢税/枉. -免^费¢悦?黩\”
鲁肃指向刘备,“乃汉室皇叔,奉诏讨贼,名正言顺!麾下有关、张、太史慈这等盖世猛将,又有李军师运筹帷幄,如今更有席卷江东、荆襄、益州,二分天下之宏图大志!
公瑾你我皆是江东人士,若能辅佐使君先定江东,再图天下,岂非更能施展你我胸中所学?将来若孙伯符亦能成事,你我与使君亦可为援,相互扶持,共匡汉室。
公瑾,大丈夫立于世,当择明主而事,建不世之功,岂可因私情而误大义,错失良机?”
周瑜听着鲁肃的劝说,眉头依旧紧锁,显然心中仍在激烈地斗争。他与孙策的友谊非同寻常,要他轻易割舍,确实不易。
就在此时,李沐看出了周瑜的症结所在,他微微一笑,上前一步,对周瑜道:“公瑾美意,沐深为感佩。重情重义,方是真豪杰。孙伯符将军勇武盖世,志向远大,将来必非池中之物,此乃沐与主公皆深信不疑者。\0,0/暁~税`惘. `埂.薪+最*全·”
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深邃起来,仿佛能洞察未来:“然则,公瑾,天下大势,波诡云谲。袁术为人,公瑾亦知,非能容才之主,沐斗胆首言,伯符将军天纵之才,然其性情刚烈,行事勇锐有余,而权变不足,日后恐有不测之忧。”
李沐这番话,点到即止,却如同惊雷一般在周瑜心中炸响!他心中一紧,李沐竟敢断言孙策日后恐有“不测之忧”?这让他如何能信!但李沐先前所展现出的对天下大势的精准洞察,又让他不得不对这番话产生一丝警惕和深思。孙策的性格,他最是了解,确实是勇猛果决,但也有些刚愎自用,容易树敌。
李沐见周瑜神色变幻,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但若……我是说万一,天意弄人,伯符将军有何闪失,其在江东的亲眷故旧,那些孤儿寡母,又当何去何从?公瑾你与伯符情同手足,难道忍心见其血脉飘零,家人旁落于宵小之手吗?”
“主公素以仁德为本,今日诚心相邀公瑾,亦是看重公瑾之才,更敬重公瑾之义。若公瑾能辅佐主公,先定江东,则江东百姓可免于战乱。即便……即便将来伯符将军真的遭遇不测,有主公和公瑾你在,亦能保全其家人,延续其志。此非两全之策乎?”
周瑜听得额头微微冒汗,李沐的话,仿佛在他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不得不承认,李沐所言,并非没有道理。乱世之中,生死无常,孙策虽然勇猛,但未来之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就在周瑜内心天人交战之际,刘备上前一步,紧紧握住周瑜的手,脸上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真诚与恳切,声音沉稳而坚定地说道:“公瑾!备知你与伯符情深义重,此乃人之常情,备绝不强求!备今日只说两件事,请公瑾静听。”
“其一,”刘备目光灼灼地看着周瑜,“倘若……倘若日后伯符将军不幸遭遇任何困厄,其在江东的家眷亲族,只要备刘玄德尚有一息尚存,必视如己出,妥善照料,绝不使其受半分委屈!吴太夫人及诸位孙氏子弟,备皆当以长辈、弟侄之礼相待!此诺,苍天为鉴!”
“其二,”刘备语气愈发诚恳,“若孙伯符将军他日英雄末路,走投无路之时,只要他肯来投我刘备,备必当扫榻相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