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三国:别守徐州了,去江东! > 第23章 刘玄德不受徐州印 双特使西行求皇命

第23章 刘玄德不受徐州印 双特使西行求皇命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

饶是刘备心中对情况有所预料,也被这突如其来的“让徐州”之举,惊得有些手足无措。/嗖′嗖`晓?税·徃\ \已-发+布!罪-鑫,璋,踕·

“这……这如何使得!”刘备连忙起身,脸上露出为难与感激交织的神色,郑重地将那表文推了回去。

他深深一揖,诚恳地说道:“州牧厚爱,备感激涕零。然备才疏德薄,何敢承受此等重任!况且,备尚有一桩未了之事,不得不先行处理。实不相瞒,备早先曾接扬州刺史刘繇刘正礼公之求援信,言其正受袁术逆贼侵扰,势单力薄,危在旦夕。刘正礼公亦是汉室宗亲,与备同气连枝。备既知其危,岂能坐视不理?先前因徐州之急,暂且搁置。如今徐州围解,备当克日启程,南下救援刘正礼公,以践宗室之义。徐州重任,备实不敢受,亦无暇分身。还望州牧体谅,另择贤明,以安徐州百姓。”

刘备这番话,将救援刘繇之事摆在了台面上,作为了婉拒徐州的主要理由。这既显得他重情重义,不忘宗室之谊,也给了陶谦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台阶。此番说辞,自然也是他与李沐私下商议过的应对之策之一。

陶谦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然与失望交织的神色。¢1¢5!8?t+x`t*.-c?o¢m¨刘备以此为由,合情合理,让他难以强求。

“唉……”陶谦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黯然,“使君仁义,心怀天下汉室,老夫……老夫实不该强人所难。只是,徐州无主,老夫一旦……一旦西去,这百万生灵,又将何去何从啊?”他语气中充满了忧虑。

此时,一旁的糜竺也站了出来。他深知刘备和军师李沐有更长远的打算,徐州虽是故土,但他更看重刘备的未来。若刘备被困于徐州,反而不利于实现那更大的宏图霸业,届时他糜家的投资和期望也将落空。

糜竺对着陶谦一揖,开口道:“陶公,使君之言,发自肺腑,皆为大义。使君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如今汉室宗亲刘正礼公有难,使君急公好义,欲往救援,此乃忠义之举,我等理应敬佩和支持。徐州虽遭大难,但经此一役,曹贼己退,短期内当无大碍。陶公深得民心,只要安心调养,必能康复。至于州牧之位,确如使君所言,事关重大,非同小可,岂可轻易私相授受。若使君为徐州所缚,耽误了救援宗亲,乃至影响了日后匡扶汉室之大计,岂非我等之过?”

他转向刘备,继续说道:“使君高义,心系汉室全局,竺深为钦佩。.微-趣·暁/税_枉? `已^发¨布,蕞+欣-彰_结`徐州之事,可从长计议。依竺之见,使君可先解刘正礼公之危,此乃当务之急。徐州方面,有陶公坐镇,我等徐州官吏亦会戮力同心,共渡难关。若使君日后功成,再回首顾及徐州,亦不为迟。断不可因此让使君背上无端之名,或陷入不测之境。”

糜竺这番话,明面上是体谅刘备,支持其救援刘繇,实则是暗助刘备推辞徐州,使其能够脱身,去执行那更为重要的南下战略。他将刘备的行为拔高到“匡扶汉室大计”的层面,巧妙地为刘备拒绝徐州提供了更充分的道义支持。

刘备见糜竺如此深明大义,且能如此配合自己,心中甚慰,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

李沐亦是暗暗点头,看来糜竺这位“天使投资人”己经完全上道了。

陶谦听了糜竺这番话,更是无言以对。连徐州本地的重臣都如此说了,他还能再强求什么呢?他看了看刘备,又看了看糜竺,最后目光落在沉稳的李沐身上,心中明白,刘备不取徐州,恐怕是经过深思熟虑,且有长远规划的。

“也罢,也罢……”陶谦再次颓然叹息,“既然子仲亦作此言,使君心意己决,老夫……老夫便不再强求。只是,徐州刚刚经历大难,民心未定,曹贼虽退,其心不死。老夫恳请使君,看在徐州百万生灵份上,即便不领州牧,也请在徐州多盘桓些时日,助老夫稳定局势,整顿兵马,待徐州稍安,使君再行南下之事,如何?”他这是最后的请求,希望刘备能多留一段时间,震慑宵小。

刘备见陶谦神情凄惶,言辞恳切,心中亦是不忍。他看向李沐,眼神中带着询问。

李沐上前一步,对陶谦拱手道:“陶公放心。我家主公虽有南下救援之志,但徐州百姓方遭涂炭,亦不可不顾。依沐之见,主公可暂驻徐州一段时日,协助陶公稳定地方,恢复民生,操练兵马,以防曹贼或宵小之辈再犯。待徐州局势稳固主公再择机南下,则名正言顺,亦不为迟。至于徐州牧之位,主公万万不敢受。主公仍以平原相之名,暂代陶公处理州中军政要务,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