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别院内,温阁老听完心腹汇报,手中茶盏"砰"地砸在地上。·s~i`l_u?b¨o′o.k-..c?o*m¨
"荒唐!女子为官?她是要毁了大周根基!"他剧烈咳嗽起来,枯瘦的手抓住窗棂,"去...去找崔衍之..."
"老爷,崔大人己被革职..."
温阁老一怔,随即狞笑:"好,好得很。她不是要招揽寒门吗?那就让那些泥腿子看看,朝堂是什么地方!"他转向书案,"写信给京城士族,就说..."
话音未落,院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温阁老脸色一变,急忙将未写完的信塞入袖中,陛下这是又加派了人手守着他吗?
御书房内,君昭临正在批阅各州县上报的学子名单。晏颂安悄声进门:"陛下,己按您吩咐,增加了温府外围的守卫。"
君昭临头也不抬:"他有何反应?"
"听闻新政后,摔了茶盏,似乎想联络京城士族。"
"让他联络。"君昭临朱笔一顿,"正好一网打尽。"
她放下笔,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改革科举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面对士族反扑、官员抵触...道阻且长。
"陛下,御史台收到十几份奏折,反对女子参考..."晏颂安欲言又止,她总是有着和旁人不一样的见解和看法,打破这世俗的常规,或许,这正是她的独特之处。¨小!说/宅* ?更!新\最?快*
君昭临冷笑:"告诉他们,要么接受新政,要么辞官回家。反正三月后就要举行科举了,他们离开了,会有新的人来代替他们的。这大周离了他们,照样能转。"
她拿起一份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寒门学子的名字,"大周的未来,在这些人手里。"
出身寒门,才能体会到底层人的不易,高高在上的士族,又怎么会知道普通人的不容易呢?
夜风拂过,吹动案头烛火。那火焰虽小,却足以照亮整间御书房,也照亮了君昭临坚毅的侧脸。
崔府后院的闺阁内,一缕阳光透过雕花窗棂,落在书案上那本摊开的《贞观政要》上。崔清婉握着毛笔的手微微发抖,一滴墨汁从笔尖坠落,在宣纸上晕开成黑色的花。
"小姐!天大的好消息!"贴身丫鬟碧荷提着裙摆冲进来,脸颊因奔跑而泛红,"陛下下旨,允许女子参加科举了!"
崔清婉的笔"啪嗒"掉在纸上。·5!?~4a@e看[书3 :D最(@新]?章:节??更?新?°D快|?)她猛地站起身,膝盖撞到案几也不觉得疼:"当真?"
"千真万确!现在满京城都在传呢!"碧荷从袖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告示,"西市刚贴出来的,我抄了一份。"
崔清婉一把抓过纸条,上面潦草地写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特开恩科...女子经州县试可选送..."
她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将纸条边缘捏出了褶皱。多年来偷偷研读的经史子集,深夜躲在被窝里写的策论文章,那些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念头——突然都有了出路。
"父亲呢?"崔清婉急忙问道,她转身打开衣柜最底层的抽屉——那里藏着她精心写就的《治国十策》。
"老爷一早去上朝了,还没..."碧荷话未说完,崔清婉己经抱着那叠文稿冲出了房门。
穿过曲折的回廊,崔清婉的心跳得厉害。父亲崔衍之身为礼部尚书,素来最重礼法,但也最疼她这个独女。
虽然不许她公然读书,却默许她偷看自己的藏书。如今陛下允许女子科举,父亲一定会帮她指出文稿中的不足。
书房外静得出奇,没有往常门吏值守。崔清婉刚要敲门,却听见里面传来"砰"的一声闷响,像是有什么重物砸在了地上。
"父亲?"她轻轻推开门。
昏暗的书房里,崔衍之背对着门坐在太师椅上,平日一丝不苟的发髻散乱着,官服皱巴巴地裹在身上。地上躺着那顶熟悉的乌纱帽,金边己经磕出了一道凹痕。
"滚出去。"崔衍之的声音嘶哑得不像他本人。
崔清婉僵在门口,怀里的文稿抱得更紧了:"父亲,我听说陛下允许女子..."
"闭嘴!"崔衍之突然转身,布满血丝的眼睛瞪得极大,"你也来嘲笑我?"
崔清婉这才看清父亲的脸——一夜之间,他仿佛老了十岁,嘴角下垂的纹路深如刀刻,胡须上还沾着酒渍。
"女儿不敢。"她慌忙跪下,"只是想来告诉父亲,女儿想参加科举..."
"荒唐!"崔衍之一掌拍在案上,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