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思想动态博弈模型”的完美舞台。每一次落笔,都带着对唐元明教导的践行和对自我极限的挑战。那条握在掌心或放在桌角的真丝手帕,成了他稳定心神、校准坐标的无声“灯塔”。
另一间考场里,邓小琪同样在奋笔疾书。当遇到需要文化积淀的题目时,她脑海中会不自觉地浮现出钱砚修沉静讲述历史典故或哲学思辨的侧脸,那些话语如同清晰的等高线,指引她找到答案的方向。而在作文中倾注情感时,那源自麦田的生命力、舞台上的坚韧感,又赋予她的文字一种独特的、打动人心的力量。那支沉甸甸的万宝龙钢笔,在她手中仿佛也带着钱砚修那份沉静而坚定的力量。
林妙妙在考场上使出了浑身解数,“天文暗号”在草稿纸上飞舞,遇到卡壳时,她就默念钱三一“轨道计算”般的冷静分析,强行稳住心神。钱三一则如同精密的仪器,将每一道题都纳入预设的解题轨道,高效而准确。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中流逝。窗外的蝉鸣不知疲倦,阳光在考场上移动着光影。当最后一科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那划破寂静的尖锐声响,如同深海航程抵达彼岸的汽笛长鸣!
考场内瞬间爆发出各种声音——长舒一口气的、收拾文具的、小声议论的、甚至喜极而泣的。钱砚修缓缓放下笔,将试卷和答题卡仔细交好。他没有立刻起身,而是静静地坐了几秒,目光扫过桌面上那条陪伴了他两天、此刻显得有些皱巴巴的真丝手帕,上面星月的图案依旧清晰。一种巨大的、难以言喻的疲惫感与解脱感如同潮水般涌来,瞬间淹没了所有的神经。但在这片疲惫的海洋之下,是一种更深的、尘埃落定后的平静与力量感。他完成了属于他的、深海的终极推演。
他站起身,随着人流走出考场。盛夏灼热的阳光瞬间包裹全身,带着真实世界的喧嚣与热度。校门外,是望眼欲穿、瞬间沸腾的家长海洋。
钱砚修的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急切地搜寻着。很快,他看到了那抹熟悉的身影——邓小琪也正挤出人群,向他望来。两人的目光穿越喧闹,在空中交汇。没有狂喜的呼喊,没有激动的奔跑。他们只是隔着人群,静静地望着对方,脸上同时缓缓绽开一个如释重负的、带着深深疲惫却又无比明亮清澈的笑容。
那笑容里,有共同穿越深海风暴后的默契,有对彼此全力以赴的确认,有对未知结果暂时搁置的坦然,更有一种无需言说的、属于他们的、沉甸甸的青春分量。深海的航程,终于抵达了彼岸。而属于他们的星辰大海,无论最终闪耀在哪一片天空,都己在这段并肩的深潜中,铭刻下永不磨灭的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