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少年派:我是钱三一弟弟 > 第298章 暗礁初现与等高线图的震颤

第298章 暗礁初现与等高线图的震颤

全市一模的成绩如同冰冷的声纳回波,清晰地反馈在高三这片深海的航行图上。/0^0·小_说`网_ ¢更?新¢最?快`钱砚修的总分依然高居年级前列,稳若磐石,但当他展开那张承载着“北大星图”的文综试卷时,一道细微却刺眼的裂痕显露出来——历史主观题失分超出预期。

那道关于“明清之际思想转型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的论述题,他自信引经据典,逻辑缜密,等高线图绘制得清晰流畅,最终的分数却比预估低了整整五分。这五分,在顶尖院校毫厘必争的战场上,无异于一次精准打击,击中了舰艇最关键的“思想引擎”区域。钱砚修坐在座位上,指尖无意识地按压着那道题的得分点,试卷上冷静批注的笔迹仿佛在无声地质问。他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通往“北大星图”的航路并非坦途,潜藏的暗礁足以让最精密的航船偏离轨道。

下课铃声响起,喧嚣的教室如同退潮的海水。钱砚修没有立刻起身,目光依旧锁在那道题上,眉头微蹙,周身散发着一种沉静的、却令人不敢轻易打扰的低气压。同桌邓小琪敏锐地察觉到他的异常,正想开口询问,一个沉稳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砚修,来一下办公室。~比!奇′中^文+网` ?更!新,最*全¢” 班主任兼历史老师唐元明站在门口,镜片后的目光平静无波,却仿佛早己穿透了试卷上的分数,看到了更深层的涟漪。

唐元明的办公室更像一个微型“战略指挥部”。书架上除了历史典籍,还摆放着一些军事理论和战略管理的书籍。墙上一张巨大的中国地图,被不同颜色的图钉标记着历史重大战役的地点。钱砚修走进来时,唐元明正站在窗边,望着外面操场上奔跑的学生,手中端着一个保温杯,袅袅热气模糊了他部分侧脸。

“坐。”唐元明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自己也在办公桌后坐下。他将钱砚修的文综试卷摊开,首接翻到历史主观题部分,手指精准地点在失分处。“这道题,”他开门见山,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洞悉全局的力量,“你的史实运用、逻辑框架都没问题,甚至比大多数标准答案更有深度。问题出在‘战略纵深’上。”

钱砚修抬起头,眼神专注。他知道,“战略纵深”是唐元明常挂在嘴边,用以指导他们应对高考复杂战局的核心理论。_k!a!n`s,h_u+a?p.p?.¨n`e?t?

唐元明拿起红笔,在钱砚修答案的几处关键论述旁画了圈:“你看这里,你对李贽、黄宗羲思想的剖析很精彩,点出了他们‘破’的锐气。但你在论述这种‘破’对当时社会结构(特别是基层宗族、经济形态)产生的‘涟漪效应’时,深度和广度不够。你只触及了表层震荡,没有深入剖析其引发的社会内部张力、权力结构重组以及这种重组又如何反过来反哺或制约了思想本身的传播与接受度。”他顿了顿,喝了口茶,目光如炬,“这就是‘纵深’不足。历史不是单向的思想冲击社会,而是思想与社会在碰撞中相互塑造、纠缠、博弈的复杂系统。你的等高线图,在描绘‘社会’这一维度的地形起伏时,过于平坦了,缺乏对沟壑、暗河、地层断裂带的勘探。”

钱砚修看着唐元明圈出的地方,又仔细回想自己答题时的思路,心中豁然开朗。他太过专注于思想本身的锋芒(破),却对思想落地生根的复杂土壤(社会结构变迁及其反作用力)挖掘不够深。这确实是他思维地图上的一个盲区。

“高考的顶尖博弈场,”唐元明放下笔,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带着一种历经沙场的沉稳,“拼的不仅是知识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更是这种构建复杂历史系统模型的‘战略纵深’能力。你需要像真正的战略家一样,在脑海中推演历史的动态棋局,看到每一步落子(思想/事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棋盘上引发的连锁反应和反作用力。”

他拿起钱砚修放在桌角的、那张画着★▲●符号的目标院校表格,只是扫了一眼,并未评论,而是继续道:“你选择的这条路,”他指尖轻轻点了点“北京大学”后面的星号,“是攀登思想领域的珠穆朗玛。它对这种‘系统动态推演’能力的要求,只会更高,更苛刻。这五分,不是对你能力的否定,而是对你未来战场核心能力要求的提前预警。”

钱砚修心中的那点因失分而产生的细微挫败感,在唐元明这番抽丝剥茧的分析和更高维度的点拨下,迅速转化为一种强烈的警醒与更清晰的方向感。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凝聚起沉静而锐利的光芒:“老师,我明白了。我的‘等高线图’,需要加入社会结构变迁的深层地质图和动态博弈的流变模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