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生紧跟着念念出现,迈步上前:“见过祖母。-咸\鱼_看·书_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嗳。”
霍夫人口里应着,将两个孩子都揽到跟前,问:“好孩子,你们在做什么?”
“背课文!”
念念脆生生道:“傅先生给我们留下一本诗集,可美了。”
“什么诗集?”
听见霍夫人询问,念念迈开两只小短腿,哒哒哒地跑了回去,又拿了书,飞快地跑回来。
她身上罩着一件浅粉色的短款斗篷,飞奔在园子里,好似一只轻盈的蝴蝶。
阿生扶着霍夫人的胳膊往前走着:“祖母,园子里有些碎石,您仔细脚下。”
“祖母晓得的。”
这孩子,实在太招人疼。
不知道是怎样的身世,才会流落街头。
只是霍夫人也知道,满大街的流浪儿,没有一个说得清自己的来历。
她在心里暗暗念了一句佛,望佛祖庇佑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有衣穿、有饭吃。
“祖母您看!”
念念仰着头,将双手举得高高的,扬起手里的一本诗集。
“好,让我好好看看。”
霍夫人站在原地,打开书册翻看。
这本书,跟她常见的启蒙读物不同,并非《千字文》《幼学琼林》,而是中西方启蒙诗歌精选。·s^o¢e.o\.?n^e^t/
有华夏从古流传至今的经典诗文、摘抄出来的优美短文,也有从西方翻译而来的经典儿歌、优美散文。
的确很美。
是意境不一样的优美。
仅看了几行,霍夫人就看了进去。
她本就是金尊玉贵的闺阁千金,从小就熟读诗书、擅琴棋书画。
“娘。”
霍昭华上前,笑吟吟地见了礼:“可是喜欢?待女儿回了申城,让人捎一些来。”
“行,”霍夫人指着其中一行字问,“有没有这个人的诗集?”
霍昭华看清楚上面的名字,笑了:“有的,这是国外一位非常著名的诗人。”
几人一边说着,一边往屋子里走去。
霍昭华知道母亲特意来寻她,应该和刚刚程叙淮来提亲的事有关。
待母亲问过两个孩子的功课后,她就打发孩子们自己去玩,高妈妈上了茶水糕点。
“娘,可是有话要与我说?”
霍夫人端起茶杯,看着她认真说:“华儿大了,我原本不该再插手你的婚事,只是忍不住,还是要过问一二。”
俗话说“初嫁从亲,再嫁由己”,哪怕是在旧社会,和离或丧偶的女子再嫁,都能自己做主。:<三a$[叶?屋?\ >无?}?错,)?内|±t容1~§
父母不再过问。
霍昭华的情况不一样,初嫁便由了她自己。
再嫁,霍夫人唯恐她反感自己干涉她的婚事,再和家里闹出什么矛盾来,才特意来走这么一遭。
“娘,您这是说哪里话来?”
霍昭华靠近她,抱住她的胳膊说:“有娘亲疼,女儿最幸福了。”
“都是我年轻的时候不懂事,才让你们操心。”
霍夫人抿了一口茶水,问:“那你肯听我的?”
“肯。”
霍昭华点头:“经历过事情,才知道我父母都是为了我好。”
非得见到了棺材,才知道掉眼泪。
霍夫人放下茶杯,徐徐道:“程叙淮这个孩子,我替你试探过了。这么多年过去,他也变了不少。”
“不过,如果你真的愿意嫁给他,日子应该会过得不错。”
失去过,才懂得珍惜。
“娘,其实我不想再嫁人。”
霍昭华对她说着心里话:“我有念念、还有阿生,己经很满足了,没有嫁人的必要。”
“必要?”
霍夫人失笑:“嫁人嫁汉,穿衣吃饭。你靠自己就能活得很好,确实没必要。”
“但是……”
她话锋一转,语重心长道:“一个女人,身边总该有个伴儿。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有人商量,一起共同去面对。”
霍昭华点头:“娘,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
“但是,对程叙淮,我没有想要跟他一起生活的冲动。”
对霍昭华而言,不考虑联姻等政治因素、不考虑通过嫁人来养活自己,剩下的,就得是她愿意。
她喜欢一个人,愿意嫁给这个人。
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