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2章 铁岭市《清河区》

第2章 铁岭市《清河区》

在辽宁省北部,铁岭市的东部,有一个别具韵味的地方——清河区。-齐.盛.暁*说+蛧_ ,追/罪_鑫/璋/劫~它的区域面积达480平方公里 ,虽然地域面积不算辽阔,却在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底蕴与特色,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地方。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清河区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先秦时期,这里就已属辽东郡,见证了早期华夏文明在这片土地的延伸。汉、晋时期,它归属扶余国,不同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逐渐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南北朝时,清河区成为高句丽的一部分,在这段时期,当地的建筑、风俗等方面都受到了高句丽文化的影响。唐朝时,这里被纳入安东都护府的管辖范围,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更为紧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理念不断传入,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开原县建立,清河区隶奉天府,开始在行政上有了更为明确的归属。此后,其隶属关系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民国35年(1946年),清河区隶辽北省;1949年5月隶辽西省;1954年8月1日隶辽宁省。1956年隶铁岭专署,1958年划归沈阳市,1964年隶沈阳专署,1968年12月又改隶铁岭专区。

1984年6月,依据《国务院关于辽宁省撤销铁岭、朝阳地区和铁法市等问题的批复》,开原县的清河镇、清河乡划归铁岭市,设立清河区,区辖“一镇一乡”,这是清河区作为独立行政区的重要开端。1986年4月,根据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清河镇,设立街道办事处的批复》,清河镇被划分为红旗街道和向阳街道,区辖“一乡两街”。1992年5月,清河乡更名为清河满族乡。1998年8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原市所辖的杨木林子乡、曾家屯满族乡和八棵树镇的北大沟村及小围子自然屯划归清河区管辖,同时,曾家屯满族乡更名为聂家满族乡,区辖“三乡两街”。1999年10月,清河满族乡撤乡建镇,更名为张相镇。2010年7月,杨木林子乡撤乡建镇,更名为杨木林子镇。到2019年末,清河区辖“两镇一乡两街”,行政区划基本稳定下来。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清河区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光彩。比如,在文化教育领域,当地有不少文人墨客,他们的作品记录了清河区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为后人研究当地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在商业领域,也有一些杰出的商人,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在东北乃至全国的商业舞台上崭露头角,推动了清河区与外界的经济交流。虽然这些人物的名气或许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人知,但他们在清河区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二、行政区划与乡镇简介

清河区下辖1个乡(聂家满族乡)、两个镇(张相镇、杨木林子镇)、两个街道(红旗街、向阳街) ,共有41个行政村、13个社区。\零\点.墈/书* ¢已¢发~布\蕞+薪/璋·結\

聂家满族乡是清河区唯一的民族乡,具有浓郁的满族文化特色。全乡满族人口占比较高,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满族传统习俗,如满族的特色饮食、服饰、礼仪等。在饮食方面,石家满族村的“八大碗”远近闻名,这八道菜选材讲究,烹饪精细,每一道都蕴含着独特的满族风味。服饰上,虽然现代生活中人们日常穿着已与汉族无异,但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满族同胞们仍会穿上传统的满族服饰,展示民族风采。这里的人们还传承着满族传统的剪纸艺术,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不仅装饰了村民的生活,也成为了对外展示满族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聂家满族乡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山峦起伏,绿树成荫,山间清泉潺潺流淌,是一个亲近自然、感受民族文化的好去处。

张相镇位于清河区的重要位置,是当地的经济重镇之一。镇内工业发展较为突出,拥有多个工业园区,涵盖了机械制造、建材加工等多个行业,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张相镇的农业也颇具特色,以水果种植和养殖产业为主。在水果种植方面,解米沟村的梨园远近闻名,每到春季,梨花盛开,漫山遍野一片洁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秋季,硕果累累,香甜的梨子畅销各地。养殖产业也发展得有声有色,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肉类产品。此外,张相镇的交通十分便利,多条公路贯穿全镇,方便了货物的运输和人员的往来。

杨木林子镇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而闻名。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