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12章 忻州市《河曲县》

第12章 忻州市《河曲县》

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场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岱岳殿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届时,周边的百姓都会前来赶庙会,庙会上有各种传统的民俗表演、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展销,热闹非凡。

河曲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河曲民歌和二人台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形式。河曲民歌主题鲜明,题材广泛,歌词委婉动人,曲调凄美悠扬,以反映生产劳动、情爱相思为主,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2006年,河曲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西口文化交流的产物,见证了晋、陕、蒙三省区之间的文化融合,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承价值。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都能听到河曲人哼唱民歌,歌声中饱含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人台则是一种融合了民歌、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元素的戏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的表演形式活泼欢快,语言幽默风趣,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二人台的经典剧目《走西口》,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妻在走西口过程中的悲欢离合,情感真挚,动人心弦。这部剧目不仅在河曲县家喻户晓,还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每逢节日庆典或农闲时节,河曲的乡村和城镇都会响起二人台的悠扬曲调,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常常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河灯会是河曲县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也是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人称其为“放河灯”,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办,历时三天。这是一项盛行于黄河岸边的祈福平安的文化活动,主要分布在晋、陕、蒙三省区,具有鲜明的黄河民俗特色。在河灯会期间,人们会制作各种精美的河灯,灯上绘有吉祥图案和祝福话语,然后将河灯放入黄河中,任其顺流而下。一盏盏河灯在黄河水面上摇曳闪烁,宛如繁星点点,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相信,放河灯可以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祈求平安幸福。

河曲县的美食文化也别具一格,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孕育出了许多美味的特色小吃。

- 河曲开河鱼:这是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的特产,被誉为“活人参”。它是在冰封黄河消融时捕捞的越冬之鱼,由于冬季鱼儿在冰下蛰伏,很少进食,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开河鱼的烹饪方式多样,清蒸、红烧、炖汤等都能展现出它的独特风味。清蒸开河鱼,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鱼的原汁原味,鱼肉鲜嫩爽滑,入口即化;红烧开河鱼则色泽红亮,口感醇厚,香味四溢;用开河鱼炖出的汤,奶白鲜美,营养滋补,是当地招待贵客的佳肴。

- 河曲酸粥:是河曲人四季不断的早饭,具有开胃健脾、护肤美容的功效,风味独特。酸粥的制作方法独特,将糜米或小米浸泡在酸浆水中发酵,然后煮成粥。酸浆水是制作酸粥的关键,它是用白菜、萝卜等蔬菜经过发酵制成的,具有浓郁的酸味和独特的香气。煮好的酸粥色泽金黄,口感软糯,酸香可口,让人回味无穷。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碗酸粥,既能消暑解渴,又能增进食欲。

- 驴肉碗托:是河曲县的传统小吃之一,老少皆宜。它以驴肉和荞面为主要原料,制作时先将荞面和成面团,然后擀成薄片,切成小块,放入碗中蒸熟。将煮熟的驴肉切碎,加入调料制成卤汁,浇在蒸熟的碗托上即可。驴肉碗托口感爽滑,驴肉香味浓郁,卤汁酸辣可口,搭配在一起,味道十分美妙。无论是作为早餐、午餐还是晚餐,驴肉碗托都是河曲人喜爱的美食。

- 河曲海红果:是河曲县的特产水果,已有八百多年的种植历史。果实色泽鲜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健脾胃、增食欲、助消化等功效。海红果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果丹皮、果瓣子、海红蜜饮料等。果丹皮酸甜适中,口感柔韧,是孩子们喜爱的零食;果瓣子则酥脆可口,味道香甜,是一种传统的休闲食品;海红蜜饮料口感醇厚,果香浓郁,曾获得过国际金奖,打进过亚特兰大奥运会,深受消费者喜爱。

- 杏瓣儿:是河曲县的传统食品,色鲜味美,酥脆可口,并有清肺利痰的功效,据传曾为贡品。它是用杏仁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的,制作过程中保留了杏仁的营养成分和独特风味。杏瓣儿口感香脆,味道甘甜,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无论是作为零食,还是作为礼品馈赠亲友,杏瓣儿都非常受欢迎。

如果您计划前往河曲县旅游,可以参考以下攻略:

- 最佳旅游时间:河曲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