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宁化州一部分设窟谷县,后与宁化合并归管州管辖。明朝时,宁武县为崞县西境,隶属于太原府,1369年(洪武二年)设立太原左卫、前卫,又在宁化设立守御所。1468年(成化四年),宁武守御所归宁武关管辖,并配备三关总兵,统领宁武关、偏头关、雁门关三关军事,为山西镇。清朝初期,宁武关改为宁武营,1725年(雍正三年)设宁武府,并将宁化等10堡归宁武县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宁武府,宁武县属雁门道。1946年7月1日,宁武县城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武县的归属也经历了多次调整,2001年,忻州地区改设忻州市,宁武县属于忻州市。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宁武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台骀,这位上古时期的治水英雄,疏通汾水河道,为宁武及周边地区的百姓消除水患,他的功绩被后人传颂不衰。周遇吉,明朝末年的名将,坚守宁武关,与李自成的农民军展开激烈战斗,虽最终城破身死,但他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刘肇文,首开本县留学外国的先河,为宁武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知识,推动了当地的文化发展。南桂馨参与辛亥革命太原起义,为推翻封建帝制做出了贡献。张初元创造“劳武结合”,在抗日战争时期,带领群众一边生产一边战斗,为保卫家乡、抗击日寇发挥了重要作用。邢四娃创办“军火合作社”,为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支持。这些历史人物,或在政治、军事上有着卓越的表现,或在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故事成为宁武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武的文化脉络丰富多样,融合了边塞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等多种元素。作为内长城、外三关要塞,宁武在古代军事防御中具有重要地位,留下了众多与军事相关的文化遗迹和传说,如宁武关的故事、长城的传说等,体现了边塞文化的雄浑与豪迈。同时,宁武的农耕文化也源远流长,农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农耕习俗和民间艺术,如剪纸、面塑、民歌等。此外,由于历史上曾有游牧民族在此居住和活动,游牧文化也在这里留下了痕迹,如一些传统的畜牧方式和生活习俗,与农耕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宁武的文化在历史的传承与发展中不断演变,既保留了传统的特色,又吸收了新的元素,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必游景点
宁武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许多令人流连忘返的必游景点。
- 芦芽山风景名胜区:这是宁武最着名的景区之一,总面积321平方公里,集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十大景观于一体,是北方原始型山水形态旅游景区的代表。芦芽山海拔2739米,峰峦重叠,怪石嶙峋,植被茂密,四季景色各异。春季,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开放,五彩斑斓;夏季,山林郁郁葱葱,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季,层林尽染,红叶似火;冬季,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山上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是天然的动植物宝库。马仑草原位于芦芽山之巅,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亚高山草甸之一,草原上牧草丰茂,牛羊成群,远处山峦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让人仿佛置身于塞外草原。
- 万年冰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是全国迄今发现的最大冰洞,也是世界上迄今在永久冻土层以外发现的罕见大冰洞。冰洞海拔约2121米,洞内四季冰封,冰柱、冰帘、冰瀑、冰花、冰床、冰笋等景观千姿百态,晶莹剔透,宛如一座神奇的水晶宫殿。即使是在三伏炎夏,洞内也是寒气逼人,与洞外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至今仍是地质学上的不解之谜,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科学家前来探秘。
- 汾河源头:据《山海经》记载,汾河发源于此。源头处有一个清澈的水塘,塘水碧绿,深不见底。石壁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形图案,栩栩如生。源头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汾河从这里开始,一路蜿蜒南下,流经山西多个地区,是山西人民的母亲河。汾河源头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象征,承载着山西人民对母亲河的深厚情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天*禧!暁\税·蛧! _更/辛?嶵!全\
- 情人谷:是一条浪漫的峡谷,谷内山水相依,景色秀丽。峡谷长约10公里,四季景色迷人。春季,山花烂漫,香气扑鼻;夏季,清泉潺潺,凉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如诗如画;冬季,冰瀑高悬,晶莹剔透。情人谷内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和清澈见底的水潭,传说情侣们来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