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2章 大同市《天镇县》

第2章 大同市《天镇县》

天镇县,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 ,地理位置独特,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的称号。+x\d·w¨x.t^x,t¨.`c?o-m,它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壮美的自然景观和诱人的美食文化,吸引着人们前去探索。

地理与行政区划

天镇县总面积1716平方公里 ,东西最宽52公里,南北最长64公里。县内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占51.2%,丘陵占28.6%,平原占20.2% ,最高海拔2106米,最低海拔976米,平均海拔1100米。山地起伏较大,山脉属阴山山系东延部分,较大的山脉有南洋河北部的环翠山、西洋河(新平堡镇境内)北部的双山、县境东南部的阳门山。

全县辖5镇(玉泉、谷前堡、米薪关、逯家湾、新平堡)、6乡(卅里铺、贾家屯、赵家沟、马家皂、南高崖、张西河) ,172个行政村、16个社区。

玉泉镇作为天镇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相对密集,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商业活动繁荣,是全县发展的核心区域。谷前堡镇交通便利,其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在物流运输、农产品集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米薪关镇以农业为基础,农产品资源丰富,近年来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逯家湾镇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当地积极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新平堡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历史上的军事要塞,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古堡遗址,是研究古代军事防御和边塞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卅里铺乡、贾家屯乡、赵家沟乡等乡镇,各具特色。卅里铺乡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在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方面有着一定的规模;贾家屯乡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展绿色农业,推动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赵家沟乡虽然地处山区,但凭借独特的山区地貌和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些乡镇共同构成了天镇县丰富多彩的地域风貌,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相互协作,推动着全县的发展。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天镇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存繁衍 。战国初期,这里是代国的延陵邑,公元前457年,赵国在此建立延陵县。晋、北魏时期,成为鲜卑族的封地。唐朝时设置天成军,辽代开始设立天成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设置天成卫,正统十四年(1449年),镇虏卫迁至天成卫,二卫同治。清顺治三年(1646年),将天成、镇虏二卫合并为天镇卫,雍正三年(1725年)改制为天镇县 。新中国成立初期,天镇县由察哈尔省察南专区归入山西省雁北专区,1993年7月归属大同市人民政府。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天镇县作为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历经多次民族融合与文化碰撞。边塞文化、军旅文化、农牧文化、佛教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狐/恋_文¢学` +追*嶵~新`章^劫?

天镇县曾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历代统治者都在此修筑长城、堡垒,以抵御外敌入侵。现存的李二口长城、保平堡等长城遗迹,见证了当年金戈铁马的岁月,诉说着边塞的故事。

当地居民既有从事农业生产的,也有从事畜牧业的,形成了独特的农牧文化。在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社火表演,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服饰,表演舞龙、舞狮、高跷等节目,热闹非凡。晋北秧歌也是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唱腔优美,表演生动,反映了百姓的生活百态和情感诉求。剪纸艺术在天镇县也十分盛行,民间艺人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创作出精美的剪纸作品,内容涵盖人物、动物、花卉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佛教文化在天镇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慈云寺、盘山显化寺等古刹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寺内保存着众多珍贵的佛教造像和壁画,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参观。

天镇县还涌现出了许多历史人物,如革命先烈王振翼、阎秀峰等。王振翼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他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阎秀峰在革命战争年代,不畏艰险,为家乡的解放和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天镇人。

必游景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