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1章 衡水市《枣强县》

第1章 衡水市《枣强县》

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如传统的手工技艺、民间艺术等。镇内的文化站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王常乡

王常乡位于枣强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这里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同时,畜牧业也有一定的发展。王常乡的农民以勤劳朴实着称,他们依靠土地辛勤劳作,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王常乡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等条件,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同时,王常乡还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加强村庄绿化美化,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王均乡

王均乡位于枣强县东南部,农业和副业共同发展。¢墈^书\屋/ -追?蕞_歆,蟑\結·农业方面,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副业方面,王均乡的村民有从事手工编织、农产品加工等传统副业的习惯。手工编织的产品,如竹篮、草席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市场欢迎。王均乡还注重乡村文明建设,开展了文明村、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弘扬了文明新风尚,促进了乡村和谐发展。

历史人物: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明星

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出生于枣强。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合阴阳五行学说,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等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着作《春秋繁露》系统阐述了其思想体系,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和采纳,而且对后世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秀贞

林秀贞是当代枣强的一位道德楷模。她三十年如一日,义务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林秀贞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华孝亲敬老楷模”等荣誉称号,她的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张殿华

张殿华是清代的一位武术家,他武艺高强,尤其擅长形意拳。张殿华在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拳法刚劲有力,行云流水,深受弟子们的敬仰。张殿华不仅自己武艺精湛,还致力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武术人才,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景林

李景林是民国时期的一位着名武术家、军事将领。他精通剑术、太极拳等多种武术,被誉为“武当剑仙”。李景林在军事上也颇有建树,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他致力于武术的推广和普及,创办了“山东国术馆”,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对中国武术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必游景点:领略自然与人文之美

北湖公园

北湖公园是枣强县的一颗璀璨明珠,占地300亩,是一处生态绿洲。这里拥有七公里的环湖步道,沿途串起了紫藤画廊和星空露营区。白天,游客可以看到白鹭在芦苇丛中翩翩起舞,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晚上,几百米长的音乐喷泉加霓虹水幕秀震撼登场,绚丽多彩的灯光和灵动的水柱相互交织,为游客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北湖公园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人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

大原书院

大原书院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约1554年),由知县罗廷唯为纪念汉代大儒董仲舒而建,得名于董仲舒名言“道之大原出于天”。书院占地1万余平方米,采用前堂后寝的五进院落格局。前堂区包含大门、义仓仪门、书舍讲堂(明道正义堂)、三策亭、董子祠等仿古建筑;后寝区设研习室、藏书阁、寝舍等。建筑命名多源自董子言行,整体风格古朴疏朗,融合明代建筑特色,檐角飞翘,砖石雕刻精美。董子祠内塑有董仲舒家居便服坐像。大原书院不仅是明代书院建筑的珍贵遗存,更是董仲舒思想与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它成为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等机构的研究基地,定期举办学术活动,推动董学思想传播,通过研学活动、读书会等形式,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延续着文化教育的使命。

索泸河八景生态公园

索泸河八景生态公园项目位于县城主城区西北侧和西南侧,分布于索泸河及两侧,总长4.4公里,是2021衡水市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枣强县重点打造的亮点民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