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两位御史,李循和赵德,也适时地站出来,附和王安的说法,他们提出的罪名更加具体,将沈清欢描绘成了一个祸国殃民的妖后。
殿内的文武百官,有人幸灾乐祸,有人面露忧色,有人则暗自揣测着皇帝的态度。
沈清欢虽然身在礼部,但她通过玉镯,已经清晰地“听”到了朝堂上的这一幕。她捕捉到了王安心声中的狂热:“陛下被这女人迷惑了,她不过是靠着那所谓的‘读心术’,才爬到如今的位置。我们必须将她铲除,才能挽救王朝,才能让大梁重归正统!”
这股狂热,带着一种不惜一切代价要将她拔除的决心,让沈清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几个御史的奏折,这背后,是太子萧誉,是那些仍然心存不甘,想要重新掌握权力的人在推动。
“牝鸡司晨……”沈清欢低声重复着这四个字,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她并非真的想要“司晨”,她只是想让大梁的国库充盈,让边疆的将士无后顾之忧,让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
“如兰,将本宫的奏折呈送给陛下,就说本宫身体偶感不适,暂不便入宫请安,但对朝堂之上诸位爱卿的‘肺腑之言’,本宫洗耳恭听。”沈清欢的神情从最初的微愣,转变为一种冰冷的决绝。
她捕捉到了王安心声中的狂热,这股狂热背后,是强烈的权力欲望和对皇权的野心。这股力量,或许比她想象的还要危险。
但这又如何?
她已经是皇后,她的玉镯,她的读心术,她的责任,都驱使着她不能退缩。
“来人,将本宫在冷宫时,整理的一些关于前朝历史和祖宗法度的笔记拿来。”沈清欢的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那是一种在逆境中愈发闪耀的光芒。
她要用她的智慧,她的手段,去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前朝风波。她要让那些躲在暗处的宵小之辈,看清楚,她沈清欢,绝非是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