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远征军溃败,我力挽建国 > 第117章 与兔子正式建交

第117章 与兔子正式建交

"告诉海关,给探亲的人每人发50美元补贴,就说是'敬老金'。"

他转身时,余光瞥见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混在人群中。诡异立即传来消息:"抓到三个秃子的特务,正在偷拍探亲队伍..."

"处理掉。"陈长安轻描淡写地说,顺手接过秘书递来的最新报表。上面显示,同期从兔子来南洋务工的人数己经突破五万,主要集中在建筑和制造业。

长安大学中医学院开学典礼上,三百名南洋孩童穿着统一的汉服,正在行拜师礼。这些孩子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聪明伶俐。

"一拜师道尊崇!"

"二拜薪火相传!"

"三拜济世活人!"

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在礼堂回荡。坐在前排的二十位老中医个个热泪盈眶——他们从没想过,中医在海外能受到如此隆重的礼遇。

陈长安悄悄退出会场。走廊里,教育部长正等着汇报:"大长老,按照您的指示,我们从兔子高薪聘请了200名中医教授,还在各省建立了30所中医学校..."

"重点培养那些孤儿。"陈长安叮嘱道,"他们没有家庭牵挂,将来可以派回兔子交流。"

正说着,一个穿长袍的老者匆匆走来,正是中医学院的李院长:"大长老,有个意外收获!我们在爪哇岛发现了一片野生人参,经检测药效是长白山人参的1.5倍!"

陈长安眼睛一亮:"立即划为保护区,派军队看守。^1^5~1/t/x/t`.~c?o^m+对了..."他压低声音,"送几株最好的样本给兔子卫生部,就说是'学术交流'。"

随着交流日益密切,南洋各大城市突然流行起了"夏国风"。长安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上,旗袍店和茶叶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苏绣旗袍,量身定制!"

"西湖龙井,明前特供!"

"景德镇瓷器,宫廷御用!"

一家名为"江南忆"的茶馆里,几个南洋商人正在品茶。店主是杭州来的老师傅,正在表演凤凰三点头的绝技,滚水从长嘴铜壶中划出优美的弧线。

"这碧螺春要卖50美元一两?"一个戴金链子的商人瞪大眼睛。

店主笑而不语,从柜台下取出一个锦盒:"这是特供大长老的狮峰龙井,100美元一两,要不要尝尝?"

与此同时,在兔子北京,南洋货也成了抢手货。王府井百货大楼里专门开辟了"南洋专柜",挤满了抢购的市民。

"这南洋花布真鲜亮!"

"听说这橡胶鞋穿十年都不坏!"

"妈,我要吃南洋水果糖!"

更夸张的是在上海外滩,新开的"南洋咖啡馆"门口排起长队。穿着时髦的男女们争相品尝这种来自热带的新奇饮品,尽管很多人喝第一口就皱起了眉头。

文化交流的背后,是更隐秘的技术合作。长安郊外的一个秘密基地里,兔子的导弹专家和南洋的航空工程师正在热烈讨论。

"这个燃料配方可以提升20%的推力..."

"要是加上我们的耐高温材料..."

"等等,这个设计图怎么看着像..."

陈长安站在观察室里,透过单向玻璃看着这一幕。身边的科技部长低声道:"大长老,这样会不会太冒险?兔子的人太精明了,我怕..."

"就是要让他们看出来。"陈长安微笑,"这样他们才会拿出真本事来交换。"

正说着,一个工程师突然惊呼:"天啊!这个冷却系统设计太巧妙了!"他手里拿着的,正是五诡从鹰酱"借"来的航天材料图纸——当然,己经做过了"南洋式改良"。

1956年重阳节,长安城新落成的"神农馆"前人山人海。陈长安站在红绸飘舞的主席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来自各国的记者挤在最前排,闪光灯亮成一片。

"我宣布,第一届南洋国际中医药博览会正式开幕!"

随着剪刀落下,红绸分开,人群如潮水般涌入展馆。陈长安快步走向中央展区,那里整齐排列着三百个特制水晶展柜,每个展柜上方都悬挂着中英双语标识牌。

"这是..."兔子国相在一个展柜前停住脚步,里面陈列着一株形态奇特的灵芝。

"滇灵芝,产自云南高黎贡山。"陈长安示意工作人员递上一本蓝色封面的介绍册子,"这是兔子专家帮忙编写的药材图鉴,每种药材都附有详细说明。"

兔子国相翻开册子,上面用工整的钢笔字记录着:"滇灵芝,性平味甘,主治虚劳咳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