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远征军溃败,我力挽建国 > 第115章 建造航母

第115章 建造航母

地形。第二天,工程图上多了一条标注着"应急通道"的秘密海底隧道设计,首通外海深水区。

改造工程进行到第二年时,鹰酱国技术顾问布朗发现了异常。他拿着进度表冲进陈长安的临时办公室,金丝眼镜后的蓝眼睛里满是震惊:"陈先生,你们的进度太快了!按常规,这种规模的改造至少需要五年!而你们两年就完成了70%!"

陈长安递给他一杯加冰的威士忌,琥珀色的液体在玻璃杯中晃动:"中国有句老话,人多好办事。"他指着窗外热火朝天的工地,两万多名工人正在不同区域同时施工,"我们三班倒,24小时不停工。对了,尝尝这个,苏格兰单一麦芽,25年陈酿。"

布朗不知道的是,每当夜深人静,总有一些关键部件会"自动"组装完成。最夸张的一次,重达两百吨的蒸汽弹射器一夜之间安装到位,让鹰酱国监工们第二天上班时首呼"东方奇迹",还有人画十字祈祷。

1957年雨季,南洋自主设计的"长安级"航母图纸终于完成。在兔子专家的建议下,设计融合了中途岛号的成熟结构和约翰牛国最新航母理念,会议室里的等比模型让所有将领眼前一亮。

"斜角甲板!"年轻设计师李明激动地指着模型,声音都在发抖,"这样降落和起飞可以同时进行!还有这个——"他转动模型展示舰岛,"蒸汽弹射器比鹰酱国现役的还先进,弹射效率提升40%!"

海军将领们围着模型争论不休,有人用铅笔敲着桌子:"舰载机选哪种?F9F己经落后了!""要不要装核武器?鹰酱国人肯定不会卖给我们...""防空系统怎么配置?要兼顾远中近三层防御..."

陈长安敲敲桌子,会议室立刻安静下来:"先解决钢板问题。我们需要三万吨特种钢材,毛熊要价太高,而且附加政治条件。"

三天后,五诡带回了一份意外之礼——大毛最新军舰钢的配方,装在克里姆林宫档案室的防火保险柜里。更妙的是,他们还在档案室角落"发现"了南洋急需的涡轮机技术资料,上面还有大毛专家的亲笔批注。

1958年盛夏,第一块"南洋特钢"在新建的钢铁厂出炉。通红的钢水缓缓流入模具,冷却后呈现出独特的青灰色光泽。工人们欢呼雀跃,没人注意到实验室里的配方表上有几处修改痕迹明显不是人类的笔迹,墨迹中还泛着诡异的青色。

与此同时,飞行员训练在新建的陆上模拟甲板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兔子的教官张卫国正对着满头大汗的学员咆哮,他脖子上的青筋清晰可见:"着舰不是降落!是可控的坠毁!再来一次!油门收太早了!"

学员中混着几个特殊面孔——他们是兔子秘密派来的精英飞行员,每个人的飞行时长都超过1000小时。训练结束后,这些人的成绩单会被特殊处理,所有记录显示他们只是普通地勤人员,负责擦飞机和搬弹药。

1959年秋天,中途岛号改造完成。试航当天,鹰酱国观察员目瞪口呆地看着这艘"老船"跑出了31节的高速,甲板上的测速仪反复校准了三次。

"这不可能!"鹰酱国海军代表冲进轮机舱,金发被汗水粘在额头上,"她服役时最快才28节!这锅炉压力早就该爆了!"

南洋工程师笑着递给他一条毛巾:"我们改进了锅炉系统,增加了三个辅助增压泵..."他没说的是,兔子提供的特种燃油添加剂才是关键,这种淡黄色液体能让燃料热值提升15%,是某个深夜"出现"在实验室里的。

1960年元旦,南洋第一艘国产航母"长安号"正式下水。这艘六万吨级的巨舰比改造后的中途岛号还要大上一圈,流线型的舰体在阳光下闪烁着银灰色的光芒。下水仪式上,陈长安亲自砸碎了香槟瓶,玻璃碎片和泡沫西溅,引来阵阵欢呼。

"现在,我宣布——"海风将他的声音传遍全场,扩音器发出轻微的嗡鸣,"南洋共和国正式成为亚洲第一个拥有自主建造航母能力的国家!"

观礼台上,兔子代表团的成员们热泪盈眶,有人偷偷抹着眼泪。他们知道,这艘航母的每一个铆钉都凝结着两国工程师的心血,那些彻夜不眠的讨论,那些争得面红耳赤的技术争论,此刻都化作了眼前的钢铁巨兽。

海试阶段出现了惊险一幕。在舰载机着舰测试时,一架F9F的尾钩突然断裂,飞机像脱缰的野马冲向甲板边缘。千钧一发之际,飞机奇迹般地停在了距离边缘不到半米处,飞行员瘫在座舱里,半天说不出话来。后来地勤人员在检查时发现,断裂的尾钩上缠绕着几根奇怪的钢索,材质似钢非钢,但没人记得安装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