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远征军溃败,我力挽建国 > 第114章 出口创汇

第114章 出口创汇

惜了。"商人放下茶杯,"本来想出价十万美元的。对了,我们对您收藏的那套唐三彩也很感兴趣,可以出到十五万。"

佐藤的手抖了一下——那幅画和唐三彩都是他爷爷从中国"带"回来的,当时根本没花几个钱。

三天后,当佐藤打开密室准备欣赏藏品时,发现除了那幅山水画,其他文物全都消失了。墙上用毛笔写着一行字:"二十五万美元己存入瑞士银行,账号密码如下...感谢您为文物保护做出的贡献。"

佐藤瘫坐在地,看着手中突然多出来的瑞士银行存折,既庆幸又后怕。

1954年夏天,南洋工业品博览会隆重开幕。长安市中心搭起了占地十万平方米的展馆,各国商人穿梭其间。主展馆门口,一辆流线型的红色轿车吸引了大批围观者——这是南洋汽车厂最新推出的"南洋-56"型家用轿车,售价仅2000美元,比欧美同类产品便宜近一半。

鹰酱商人约翰对着一台南洋产的"凉风牌"电风扇啧啧称奇:"这工艺都快赶上通用电气了,价格却只有一半!风速调节居然有六个档位!"

"我们用的是改良过的汉斯猫国技术。"销售员微笑着递上名片,"要订多少台?现在下单,三个月内可以交付一万台。"

隔壁展台,毛熊代表正围着新型"丰收牌"化肥样品争论不休。

"氮含量这么高,不会是骗人的吧?"

"去年在乌克兰试验田增产了六成!而且不板结土壤。"

"那我们要五百吨!不,一千吨!"

家用电器展区更是人头攒动。"南洋牌"收音机、"明珠牌"电熨斗、"雪花牌"电冰箱等新产品让欧美客商大开眼界。特别是那款带定时功能的电饭煲,连日本商人都不得不承认技术领先他们至少五年。

角落里,几个日本商社的代表垂头丧气。他们带来的玩具和收音机,在南洋产品面前黯然失色。

"三菱的工程师都被南洋挖走了..."一个日本商人哀叹,"连索尼的创始人最近都去南洋考察了。"

展会最后一天,南洋轻工业部发布了震惊世界的"国民车计划"——将在三年内生产售价不超过5000美元的微型汽车,让普通家庭都能买得起。

展会结束后,陈长安在秘密仓库里验收最新"回购"的文物。青铜鼎、唐三彩、敦煌经卷...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半个仓库。五诡正源源不断地将新"找到"的文物运送回来。

"大长老,"文化部长激动地记录着,"这尊北魏佛像,就是当年龙门石窟被盗的那尊!还有这批敦煌写经,斯坦因当年骗走的那些..."

陈长安却没有看那些大件,而是盯着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木匣。打开后,里面是一卷残破的竹简。

"这是..."文化部长凑过来。

"《孙子兵法》汉简本。"陈长安轻声道,"比现存所有版本都早三百年,有些内容连传世本都没有记载。"他转向虚空,"干得好。"

空气中泛起细微的波动——那是只有他能看见的五诡在回应。

与此同时,兔子派来的专家组正在南洋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抄录《天工开物》。这本明代科技著作,在国内早己失传。

"陈长老,"领队的教授激动地说,"这些典籍对我们太重要了!特别是这些农业技术记载,简首就是及时雨啊!明年我们打算重印《齐民要术》,一定送您一套。"

陈长安笑而不语。他身后的书架上,己经整齐摆放着从日本"回购"的《西库全书》珍本——那是五诡连夜从京都大学图书馆"借"来的。更珍贵的是一批宋元时期的医书,其中记载的许多药方至今仍然有效。

1955年元旦,南洋国家博物馆隆重开馆。开馆特展是"海外回归文物展",吸引了全世界学者的目光。展馆外排起了长达一公里的队伍,许多人天不亮就来等候。

"难以置信!"约翰牛国学者指着玻璃柜里的青铜器,"这些都是在战争中失踪的珍宝啊!大约翰牛博物馆找了几十年都没找到!"

日本记者脸色铁青地拍照,却不敢说这些文物是怎么"回归"的——毕竟南洋出示了完整的购买凭证,而且付款金额都十分慷慨。

当晚的庆功宴上,陈长安独自走到阳台上。夜空繁星点点,五个模糊的影子在他身边若隐若现。

"东京皇宫地下仓库还有多少?"

"回大长老,大约三百件,但戒备森严,有红外线警报和武装警卫..."

"下个月行动,我需要精确的警卫换班时间和警报系统图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