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远征军溃败,我力挽建国 > 第103章 搬空日本

第103章 搬空日本

安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皮鞋在地板上敲出急促的声响。突然停下脚步:"全部搬走!等等..."他皱眉思索,"铅封的房间对五鬼有阻碍吗?"

"可以进去,但消耗会很大。"老五估算着,"至少要300点法力,而且得用最精锐的五个幽魂。"

陈长安一咬牙:"搬!我今晚通宵打坐恢复法力!"说完立即盘腿坐下,开始运转上清大洞真经的心法。

-----

与此同时,鹿儿岛港7号仓库里灯火通明。南洋军工署的三十多名专家正在紧急清点不断运来的"战利品"。白发苍苍的李教授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翻阅一本德文笔记,双手不住地发抖。

"这、这是克虏伯兵工厂的炮管淬火工艺!"他激动得语无伦次,"还有这个!日本人对梅塞施密特发动机的改进方案!"

年轻的助手小张正对着一台奇怪的仪器发愁:"教授,这上面写的什么'ウラン濃縮'是什么意思啊?"

李教授凑近一看,脸色骤变:"快!把这些资料单独装箱,加三道锁!立即通知陈长官!这是...铀浓缩技术!"

仓库角落里,无线电专家们正围着一台被拆解的日本最新型雷达争论不休;另一边,航空工程师们如获至宝地研究着零式战机的完整设计图。整个仓库就像一个巨大的蜂巢,充满了兴奋的低语声和急促的脚步声。

-----

5月28日清晨,"南海号"运输舰正在装运最后一批货物。陈长安站在甲板上,看着起重机将一个个特制的防震箱缓缓放入货舱。这些箱子里装着足以改变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珍宝。

"长官,这是最终清单。"王铁柱递上一份绝密文件,"总共357台设备,4.2吨图纸资料。最珍贵的是那批京都实验室的材料,己经派专人看守。"

陈长安满意地点点头:"通知槟城方面,准备好'菠萝园'的接收工作。"这是他们约定好的暗号,指代建在马来半岛腹地的秘密研究所。

"对了,"陈长安突然想起什么,"东京大学那个航空实验室的风洞设备..."

"己经安排好了。"王铁柱会意地眨眨眼,"明天轰炸的时候,会'顺便'把整套风洞设备也带回来。三团的老赵说,那玩意儿至少有二十吨重..."

陈长安轻笑一声:"告诉老赵,我给他记一等功。"说完转身走向舰桥,留下王铁柱站在原地,一脸不可思议地嘀咕:"二十吨的玩意儿要怎么'顺便'带回来啊..."

-----

5月30日,持续十天的战略轰炸行动正式结束。东京盟军指挥部里,麦克阿瑟正在做总结报告。

"各位,我们共摧毁日本86%的军事工业设施。"老麦意气风发地挥舞着他的玉米芯烟斗,"可以说,日本己经丧失了继续战争的能力!"

陈长安坐在会议室角落,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他心想:你们摧毁的只是厂房外壳,真正的好东西都在我船上呢。

当晚的庆功宴上,尼米兹举着香槟向陈长安走来:"陈将军,你们南洋军的情报工作令人惊叹!每次都能精准定位关键目标。"

"运气好而己。"陈长安谦虚地举杯回应,心里却在盘算:横滨造船厂那套潜艇消声技术还没弄到手,得再派五鬼跑一趟...

-----

六月初的一个雨夜,马来半岛腹地的"菠萝园"依然灯火通明。这个隐藏在热带雨林中的庞大建筑群,此刻正迎接着第一批"特殊货物"的到来。

三百名从南洋各地秘密抽调来的顶尖专家,正在分类整理源源不断运来的设备和资料。机械加工区里,工程师们围着那些德国机床啧啧称奇;航空实验室中,年轻的技术员们如饥似渴地研读着日本战机的设计图纸。

在最深处的保密实验室里,十名物理学家正围着那批京都实验室的资料激烈争论。负责安保的士兵站在厚重的铅门外,听着里面传来的陌生词汇:"临界质量""中子反射层""链式反应"...完全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只知道这些都是陈长官特意嘱咐要重点保护的材料。

-----

一个月后,陈长安站在"菠萝园"中央的观测塔上,俯瞰着这片在短短三十天内拔地而起的科研城。夜幕下,数十个实验室的灯光像星辰一样闪烁,照亮了半个山谷。

"大人,初步评估结果出来了。"老五飘在他身后,声音中带着难得的兴奋,"以现在的消化速度,全部技术需要五到八年才能完全吸收应用。但光是那些机床和航空技术,就足以让我们的工业水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