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在同一帧。
“哎,你们俩咋没合照啊?”梁靖崑啃着羊排含糊不清地问,突然拍桌子,“我知道了!是不是怕合照太甜,齁着大家?”王楚钦刚咬下的羊肉差点卡喉咙,手边的草莓味汽水突然冒泡,像在替他反驳。
“当时莎莎说要去给家人打电话。”他拧开汽水瓶盖,气泡溅在手腕的肌贴上,“她爸妈肯定守在电视机前呢,夺冠第一时间报喜才重要。”樊振东突然笑了,用胳膊肘撞他:“你昨天夺冠后,不也躲在走廊给她发消息?手机屏亮得跟探照灯似的。”
餐厅门口的风铃响了三声。孙颖莎抱着个保温桶走进来,里面是队医让她吃的蛋白粉。她的目光扫过餐桌时,王楚钦正把自己盘子里的香菜挑出来——这个动作他做了八年,从河北队少年组第一次一起吃饭就没改过。
“刚在理疗室听见你们说羊排。”她把保温桶放在桌上,金属盖碰到桌面的声音和王楚钦的汽水瓶响重合,“多哈的烤羊排比上次在休斯顿的嫩,就是调料太咸。”王楚钦突然想起半决赛后说要请大家吃羊排,结果打完决赛忘了个干净。
“给你留了两块。”他把盘子推过去,里面的羊排被剔得干干净净,“没放香菜,队医说你能吃半块。”孙颖莎坐下的瞬间,两人的椅子腿在桌下轻轻碰了一下,像在补那个没拍成的合照里该有的距离。
樊振东突然举着手机站起来:“来来来,既然没合照,咱们集体照里把你们俩凑一块!”镜头里,王楚钦的肩膀和孙颖莎的胳膊肘挨在一起,中间隔着半块羊排的距离。按下快门的瞬间,孙颖莎突然偏头看王楚钦手里的奖杯,王楚钦正好低头看她保温桶上的队徽,目光在半空错开,像颁奖台上那道没被镜头捕捉的光。
深夜的训练场:球台边的无声对话
凌晨一点的训练馆还亮着三盏灯。孙颖莎的球拍在球台边轻敲,声音和王楚钦走进来的脚步声形成奇妙的节奏——这种默契从混双配对第一天就有,不用看也知道对方站在球台哪一侧。
“睡不着?”王楚钦把奖杯放在裁判椅上,杯口还留着他下午咬过的牙印。孙颖莎的正手快带擦过球台,白色乒乓球撞在墙上,弹回来的路线正好落在他脚边,像个被接住的省略号。
“第七局那个正手,其实是蒙的。”她突然笑了,弯腰捡球时头发垂下来,遮住半张脸,“当时腿都麻了,就想着往你说的中路空档打,没想到真成了。”王楚钦靠在球台边,指尖划过台面上的白色中线——那里的漆皮被两人练混双时磨掉了一小块,像个没愈合的疤。
“我最后那个反手快撕,手腕差点没吃住。”他望着墙上的国旗,声音轻得像怕惊醒球网,“想起你半决赛打削球时说的,手腕松点才能发上力,突然就找着感觉了。”孙颖莎的球拍突然停在半空,原来他把她随口说的话记了这么久。
球台上方的灯突然闪烁,两人同时抬头的瞬间,影子在蓝色地胶上短暂重叠。王楚钦的影子比她宽半码,却总在她的影子左边一寸的地方,像混双比赛时永远护着她正手位的走位。
“其实刚才在颁奖台,我看见你了。”孙颖莎突然用球拍颠球,白色的球在灯光下划出连贯的弧线,“你把奖杯举得太高,挡住脸了,跟混双第一次夺冠时一模一样。”王楚钦的耳尖突然发烫,原来他那些没说出口的紧张,全被她看在眼里。
“你的金牌没戴好。”他伸手想帮她把领口的奖牌拽出来,指尖快碰到时又收了回去,改而拿起自己的奖杯,“你看这底座,能映出影子。”孙颖莎凑过去的瞬间,奖杯里的倒影正好框住两人的半张脸,像张被夜色冲洗过的合照。
训练场的门被风吹开,带进几片颁奖仪式的彩带。孙颖莎的发带和王楚钦的奖杯同时被吹动,在球台上方的气流里轻轻碰撞,发出细不可闻的响——那是比任何合照都清晰的声音,只有他们能听懂。
黎明的航班:行李箱里的秘密合影
出发去机场的大巴上,孙颖莎靠着窗看日出。多哈的朝阳把她的侧脸染成金色,手里的手机屏幕亮着张照片:王楚钦的奖杯底座里,映着她半笑不笑的眼睛,背景是凌晨训练馆的球网。
王楚钦坐在斜后方,正给奖杯缠保护套。手指划过底座时,摸到块凹凸不平的地方——是孙颖莎的发带蹭过的痕迹,在金属表面留下淡淡的纤维印。他突然想起她昨晚在球台边说的,“有些东西记在心里,比拍下来靠谱”。
央视记者拿着平板跑过来,屏幕上是历届世乒赛男女单冠军合照:张继科和李晓霞的击掌,马龙和丁宁的碰杯,樊振东和陈梦的并肩……“就差你们俩了,补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