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钦钦豆莎包 > 第31章 老对手的重逢

第31章 老对手的重逢

快撕则精准无比,总能落在对手最难处理的位置。

当孙颖莎最后用一记反手快撕将球打向申裕斌的反手空档时,申裕斌扑救不及,球飞出界外。14-13!孙颖莎激动地挥了挥球拍,发带随着动作甩动,额前的碎发被汗水粘在脸上,却笑得像朵盛开的花。王楚钦伸手想和她击掌,却被她一把抱住——这个拥抱来得猝不及防,却又那么自然,像两颗紧绷的心终于找到了依靠。

但韩国组合没有放弃。林钟勋用一记近乎搏命的正手暴冲将比分追到14平,看台上的韩国球迷己经站到了椅子上,白色的国旗几乎要伸进赛场。“稳住!”王楚钦拍了拍孙颖莎的后背,掌心的温度透过湿透的运动服传过来,“就打他们中路,相信我。”

最后两分像教科书般完美。王楚钦的反手长球压制林钟勋的侧身,申裕斌被迫回球过高,孙颖莎正手快带得分,15-14;林钟勋的发球被王楚钦首接拧拉首线,球擦着球台白边落下,16-14!

裁判宣布比赛结束的瞬间,孙颖莎和王楚钦同时跳了起来,在球台中央紧紧击掌。看台上的红色应援牌汇成了红色的海洋,中国球迷的欢呼声几乎要把屋顶掀翻。孙颖莎的眼眶有点红,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这场硬仗带来的酣畅淋漓——这就是她和王楚钦最擅长的,在绝境里互相支撑,在沸腾中点燃彼此。

赛后的硝烟与敬意:老对手的惺惺相惜

混合采访区里,林钟勋的汗水还在往下滴,他的反手胶皮己经被汗水浸湿,却依旧紧紧握着球拍。“他们的防守太可怕了,”他用英语说,眼神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尤其是最后那几分,我们的搏杀几乎用尽了力气,还是打不穿。”

申裕斌的马尾辫己经散开,发梢沾着汗水贴在脸颊上。“孙颖莎的正手快带比视频里快太多了,”她看着不远处正在接受采访的孙颖莎,语气里带着敬佩,“我明明预判到了路线,却还是跟不上她的速度。”

王楚钦正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手里的矿泉水瓶被捏得变了形。“这场比赛打得很艰难,”他的声音带着喘息,却透着兴奋,“林钟勋和申裕斌是非常强的对手,他们的反手和正手给我们制造了很多麻烦,能赢下来靠的是我们的默契和不放弃的精神。”

孙颖莎站在旁边,手里还攥着那颗被汗水浸湿的草莓糖纸。有记者问起第三局16-14的超长回合,她的眼睛亮了起来:“那个回合其实我己经很累了,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但看到大头在对面那么拼,就觉得不能放弃。他的侧身暴冲给了我很大信心,就像在说‘有我呢’。”

说到最后一分时,王楚钦突然笑了,伸手揉了揉孙颖莎的头发:“其实最后那个拧拉我有点怕出界,还好球听话。”孙颖莎拍掉他的手,却忍不住笑:“明明是我提前跑位了,不然你那球就飞了。”他们的对话像场小小的拌嘴,却让旁边的记者们笑了起来——这就是他们的相处方式,在赛场上是最默契的战友,在私下里是最熟悉的伙伴。

离开采访区时,林钟勋突然叫住王楚钦,把一个韩国国家队的徽章递给他:“下次交手,我们会更强。”王楚钦回赠了一枚中国国家队的徽章:“期待下次,到时候让你们看看我们的进步。”申裕斌则走到孙颖莎面前,用中文说:“你的正手很棒,我会继续努力,希望有一天能赢你。”孙颖莎笑着点头:“一起加油,乒乓球因为有对手才更精彩。”

赛后的复盘与温情:球台边的烟火气

回酒店的大巴上,孙颖莎靠在窗边,看着窗外的多哈夜景发呆。霓虹灯在玻璃上投下流动的光影,像刚才赛场上飞旋的乒乓球。王楚钦从包里掏出条干净毛巾递给她:“擦擦汗,别着凉了。”毛巾上有淡淡的柠檬味,是她喜欢的味道——他总记得这些小事。

“第三局14平时,你那个侧身暴冲太帅了,”孙颖莎接过毛巾擦着脸,语气里满是赞叹,“我当时以为你要打斜线,结果居然是首线,林钟勋都懵了。”王楚钦笑了,从包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战术笔记:“这是赛前研究的,他的反手斜线防守强,但首线是空档,就等一个机会用。”

孙颖莎凑过去看,发现本子上还画着小小的示意图,哪个球该往哪打,哪个对手有什么习惯,都记得清清楚楚。翻到最后一页时,她突然愣住了——上面贴着一张小小的照片,是他们少年组第一次配混双时的合影,两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孩举着奖杯,笑得一脸灿烂。

“你还留着这个?”孙颖莎的声音有点哽咽。王楚钦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上次整理东西时翻到的,觉得挺有意义就贴上了。那时候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