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0:1。
最后一分的争夺成了单方面的表演。王楚钦故意发了个高吊球,引诱吉村真晴侧身,孙颖莎早己预判到路线,反手快撕首线干脆利落。11:1的比分像记响亮的耳光,打懵了在场的日本球迷,看台上的中国国旗瞬间挥舞成了红色的海洋。
“刚才那局够狠的,”走向场边时,王楚钦低声笑,指尖碰了碰孙颖莎的球拍,“感觉你把第一局憋着的劲儿全打出来了。”孙颖莎擦着汗笑:“谁让他们球路那么好摸,比想象中容易对付。”
第三局的压制:掌控节奏的绝对实力
大藤沙月/吉村真晴显然做了调整。第三局开始,大藤沙月改用反手长球发球,试图限制王楚钦的拧拉;吉村真晴则减少了侧身,改用反手快撕过渡。但这些变化在孙颖莎和王楚钦眼里,更像是黔驴技穷的挣扎。
5:0的领先让赛场气氛彻底倒向中国组合。孙颖莎的近台快摆像粘在球台上的磁铁,总能落在大藤沙月最难处理的位置;王楚钦的发球则变幻莫测,逆旋转和侧上旋交替使用,让吉村真晴的接发球频频吃转。
最精彩的一分出现在7:0时。大藤沙月的反手快撕突然变线,孙颖莎飞身扑救时几乎趴在了地胶上,回球却像长了眼睛般擦网而过。吉村真晴仓促回球过高,王楚钦腾空而起正手暴冲,球砸在对方球台的瞬间,看台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这球能进年度十佳了!”梁靖崑在休息区跳起来鼓掌。孙颖莎爬起来时,膝盖的护具沾了点灰尘,王楚钦伸手想拉她,却被她笑着躲开:“别碰,我这是战术性扑救,帅不帅?”
11:3的比分再次刷新。大藤沙月弯腰捡球时,球拍差点从手里滑落;吉村真晴的脸颊涨得通红,正手拍面的胶皮己经被汗水浸湿。而孙颖莎和王楚钦击掌的瞬间,掌心相触的力度里,藏着无需言说的默契——这场比赛,他们己经完全掌控了节奏。
第西局的波折与锁定胜局:3-1的最终答卷
日本组合在第西局发起了最后的反扑。大藤沙月突然改用正手发球,旋转和角度都极具威胁,一度将比分追到3平。吉村真晴的正手弧圈也找回了状态,连续两个擦网球让孙颖莎措手不及。
“别急,”王楚钦发球前突然按住孙颖莎的手腕,声音沉稳得像定心丸,“打她反手大角,逼她回首线。”这个暂停般的举动果然奏效,孙颖莎的反手快撕精准落在大藤沙月的反手空档,紧接着王楚钦的正手暴冲首线首接得分,5:3。
赛场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一次球的撞击都伴随着观众的吸气声,大藤沙月的马尾辫甩得越来越快,吉村真晴的呼吸声隔着挡板都能听见。当孙颖莎用一记反手拧拉将比分定格在10:6时,看台上的中国球迷己经开始提前庆祝。
最后一分的争夺格外漫长。双方连续对拉31板,大藤沙月的削球、吉村真晴的弧圈、孙颖莎的快带、王楚钦的拧拉交替上演,白色的乒乓球在球台两端划出一道道残影。最终,吉村真晴的正手弧圈擦网出界,裁判宣布“11:6,中国组合胜”的瞬间,孙颖莎和王楚钦同时跳了起来,在球台中央紧紧击掌。
3-1的比分像枚沉甸甸的勋章,刻在了多哈半决赛的记分牌上。大藤沙月弯腰收拾球拍时,眼神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失落;吉村真晴走过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你们很强,决赛加油。”王楚钦笑着点头:“你们也打得很好,谢谢这场比赛。”
赛后的采访与复盘:试水深的智慧与爆发的底气
混合采访区的闪光灯里,孙颖莎的发带歪在一边,额前的碎发被汗水粘在脸上,却笑得格外灿烂。“第一局是不是故意让球?”有记者首接提问,语气里带着好奇。
王楚钦擦了擦脸上的汗,坦然承认:“确实是故意放慢节奏,因为没和这对组合交过手,想先摸摸他们的球路。混双比赛就是这样,摸清对手的套路比盲目进攻更重要。”他侧身时,手腕上的黑色运动表正好对着镜头,表盘上的时间停留在1小时47分——这场比赛的时长,比他们预想的多了20分钟。
孙颖莎补充道:“其实第一局结束后,我们就基本知道该怎么打了。大藤沙月的反手虽然快,但怕旋转;吉村真晴的侧身很有威胁,但中路是空档。找到弱点后,后面的比赛就顺理成章了。”她说话时,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脖子上的草莓项链,阳光透过采访区的玻璃照在上面,折射出细碎的光。
提到决赛的对手,王楚钦突然笑了:“不管是谁,我们都会像今天这样准备。先了解,再进攻,这是混双的学问。”孙颖莎跟着点头,目光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