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在据点附近,看着越来越近的鬼子,沈墨立刻吩咐道:“大家注意隐蔽,放鬼子过去。”
“连长,鬼子都出来了,咱为啥不干他?”三娃问。
“你懂个屁,鬼子现在警觉性很高,这大晚上的,咱们的人离远了也看不清楚。等鬼子走了,让咱们的人潜伏得再近一些。”
埋伏在鬼子200米外的战士们压低了身体,而一些初次上战场的战士此时己经紧张得浑身打颤。
“你狗日的给老子像个爷们一样,不就是几十个小鬼子吗?打什么摆子?”一个班长低声教训着新兵。
新兵听了班长的话,低声为自己分辩:“班长,你第一次打鬼子就不紧张?”
“老子还真就不紧张,老子第一次打鬼子的时候可是跟着咱沈大少在公路上打劫鬼子的运输队。咱们那时候一个班就轻轻松松干掉两个分队的鬼子。”最开始就跟随沈墨的9班战士为了显示自己跟沈墨亲近,总爱称呼沈墨为沈大少。
这些新兵总听到这些老9班战士管连长叫大少,于是问道:“班长,你们为啥总管连长叫大少啊?为啥还不让俺们叫?”
班长一脸傲气:“为啥?呵!我们可都是从打连长起家就跟到现在的,你们可没资格。能叫他大少的可都是咱老9班的兵,后来成立3排时来的都不够格。更别说你们这些后来的了。”
部队的风气一向如此,老兵压制新兵,也就有效的形成了部队的阶级观念。这种观念在平时没什么用,但是一旦开战之后,可以让新兵迅速服从老兵的指挥,从而形成更高的战斗力,降低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