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还是拐角,只要护厂队士兵敢冲过来,刚一露脸,必死无疑。
炮火间歇中,战壕内逐渐响起稀稀疏疏的步枪与机枪的交叉火力,低沉有序,节奏紧凑。
每当护厂队一侧露头试图构筑火力阵地,便被迅速压制。
日军似乎己完全熟悉壕沟的结构,掌握了每一处死角位置,他们以最短路径、最密集的协同火力压至战壕线中后段,缩小了护厂队能够反击的余地。
整个冲锋过程,节奏疾速,动作精准,指令清晰。
在韩烈等人看来,日军部队展现出了极高的野战协调能力和壕沟战素养,令他们越发紧张起来。
“砰!”忽然,护厂队这边开枪了。
趴伏在壕沟上方的一名战士,猛地扣动扳机,一发子弹应声射出。
“啪!”子弹精准射中一名日军的重机枪手。
随后,甬道拐角处,突然冲出一名身背钢罐的士兵,他手中的软管喷头猛地喷出十几米长的烈焰,火焰瞬间烧到日军构筑的防御阵线上。
这是一道浓稠、粗壮的火柱,夹带着嘶鸣咆哮的气浪,瞬间扑向日军。
狭窄封闭的空间让烈焰无处泄散,顷刻间如洪流般灌满通道。
沙袋、木板首先起火,燃料裹着高温液态火焰贴地而行,附着在一切可燃物上。
几名冲在最前的日军士兵甚至还没看清喷火器的形状,整个人便被扑面而来的烈焰吞没。
衣物、皮肤、战靴连同手中武器一齐燃烧融化,炽热的火焰钻入领口、袖口、枪缝,撕扯着每一寸裸露的肌肤。
他们仰面倒地,惨叫声被火舌裹挟着回荡在壕沟之中,声音嘶哑而短促。
烈焰在地面窜动,不断蔓延至甬道更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