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在恋爱游戏中当百合配角的日子 > 第十八章 测试中心

第十八章 测试中心

回到学校,宿友再次不见踪影,但送给对方的食物,倒是都吃完或者带走了的样子。`n`e′w!t?i.a¨n,x_i-.^c*o′m!

坐到椅子上,给初华道歉今天给她添麻烦的事情。

有关于那些礼物和贵重物,都麻烦她处理和保存了。

首先,关于清水老师和桥本寄来的东西,我并不适合自己留存。

如果初华看到那些礼物,可能也知道为什么麻烦她帮忙处理和保存。

再一方面,跟其他国家的高层有联系,不管是私是公,都不合适。

哪怕我明白能到我手里的这个包裹,肯定是经过层层检查,确定没问题才送过来的。

但我依旧很忌讳,有什么跟他们的联系。

说我冷情也好,还是如何都行……

但我希望他们不要再送来任何东西,我不缺,也不需要。

皱着眉头,犹豫了下,还是给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发消息,麻烦他转达告知这方面的思想。

得到回复后,我又进行发消息感谢。

这样公事公办的态度,恰恰可以表明我的意愿。

把这件事抛之脑后,我开始按照之前的计划,深入研读陈教授,近三年发表的核心论文。

梳理出其研究体系中的关键问题与潜在突破点,打算根据这件事情,针对性地提出自己对项目的初步设想与可贡献的技术路径。

我打开电脑,查看陈教授近三年发表的核心论文,手指划过《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在酸性土壤修复中的界面调控机制》的标题。

pdf文档在屏幕上泛着冷光,其中关于二硫化钨(ws?)与生物炭复合体系的稳定性数据,让我停住了目光。

在ph=2.8的矿坑水中,该体系的光生载流子寿命仅达到0.8微秒,距离陈教授的那位师兄的笔记中记载的1.2微秒仍有差距。

“……”

把之前打印出来的文献截图拿出来,我用红笔在《微波辅助沉积工艺对陶土-量子点界面键合的影响》的图表旁画了个问号。

其中有提到的400w微波功率,导致材料局部过热的问题,与我之前在实验室复现的结果完全一致。

但陈教授提出的旋转聚四氟乙烯托盘方案,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温度均匀性不足的缺陷。

“得试试用石墨烯气凝胶做缓冲层。”

我思考了一会,便在草稿纸上画出三维模型。

气凝胶的多孔结构,既能分散微波能量,又能为ws?纳米片提供锚定位点,这或许能解决界面稳定性的核心难题。

想起婺源矿场那ph值2.1的尾砂池,我又在模型旁标注了“耐强酸腐蚀”的需求。

“……”

继续点开陈教授最新发表的《废弃稀土矿洞的生态修复一体化方案》。

这个发表内容里面,有提出的石英管废料-二维材料复合过滤膜的构想。

属于是会让人眼前一亮的想法,但矿洞废液中氟化物浓度超标的数据,又让这个想法充满待解决的问题。

氟离子会与ws?发生配位反应,这必然导致材料性能衰减。

“或许可以借鉴景德镇制瓷工艺中的釉料配方。”

我想起陈教授的那位师兄笔记里的内容,开始在文献管理软件中搜索氟化物固定、陶瓷釉料等关键词。

其中跳出的一篇旧论文提到,钙长石釉料中的ca2?能与f?形成稳定的caf?晶体,这或许能用于过滤膜的表面改性。?求,书.帮. !免\费?阅·读^

“……”

草稿纸上的思路逐渐清晰,可以先用石墨烯气凝胶负载ws?构建基础过滤层,再借鉴陶瓷釉料的钙长石配方制备抗氟涂层。

我在模型图的角落,画了个小箭头,标注上【微波辅助沉积温度需降至350c】。

但,这只是我根据热重分析曲线,推算出的最佳参数,而不是真正实验过后能确定的数据。

“嗡……”

手机传来震动,看到是陈教授的消息。

——明天上午十点,材料测试中心,带你的气凝胶方案过来。

我看着屏幕上的时间,发现已经深夜十一点。

猜想可能陈老师也在忙,我很快回复‘好的’。

然后将手机放在桌边,目光重新落回电脑屏幕上。

陈教授的消息,只是个插曲。

为了不让思维断开,我重新梳理了一遍气凝胶方案的核心逻辑。

石墨烯气凝胶的三维多孔结构,如同一个精密的支架,既能为ws?纳米片提供均匀分布的锚点,又能通过其优异的导热性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