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七姑娘接了吃的,不知道想到什么,又缩回帘子后面去了。\j*i?a,n`g\l?i¨y`i*b¨a\.·c`o¨m¢
江远很有耐心地说:
“你先尝尝看,这是我家三妹妹最喜欢的,每次出门都买,大抵你们女孩子是喜欢吃的,不知道你能不能吃的惯?”
宋七姑娘打开装蜜枣糕的食盒,亮棕色的枣糕果然还冒着热气,喷香扑鼻,一看就很好吃。
定胜楼的蜜枣糕是京城的名产,不仅江三姑娘喜欢吃,她也喜欢吃。
只是去定胜楼买蜜枣糕,日日去都要排队,宋七姑娘一个未出阁的女子不好出门,也不好总是麻烦兄长和弟弟们排队去买,虽在京城,倒是难得吃一回。
食盒子里的蜜枣糕有八小块,宋七姑娘拿了自己的手帕,包了一块递出窗外,探着头问江远:
“你吃吗?”
湘妃色的帕子角落里,绣着一朵娇艳欲滴正欲绽放的海棠花苞,绣帕子的人显然技艺精湛,将那花苞绣得跟活的似的,只是看着都像是能闻到海棠初放的甜香味。
江远回道:
“吃的。”
他伸手正欲接,街尾传来一阵喧闹之声,有人谈话之声,也有马儿鸣叫之声。
是有人往这边来了,那还未开花的花骨朵吓得一下缩了回去。
远远的来的是三五个骑马的举子,其中一个还是江远在国子监的同窗何举人。
何举人远远见了江远,很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江兄好,你可是去看放榜,不如同去?”
被人当场抓包,江远脸不红心不跳:
“我在此处等一等家眷同去,何兄可先去。.k~y,a¨n¢k·s..!c_o′m?”
江远说是家眷,马车里的宋七姑娘心里一紧,手上也跟着用力,那块还未送出去的蜜枣糕在手帕里被捏得不成样子。
宋七姑娘和自家侍女对视一眼,都有些惊慌。
万一那何举人问家眷是何人,可就糟了,被人误会他们是在这里私会,那可怎么好。
她可不是私会,她只是路上遇到了,打声招呼,小见一下。
结果因为江远回答得太过坦荡,何举子下意识就以为江远说的家眷,要么是指江夫人,要么是指江远家中的妹妹。
别人跟家眷同往,自己这个外男怎好一起,也太没有礼数了,何举子拱拱手:
“既如此,我等先行片刻,放榜处见。”
待那三五人己骑马远去,江远静静地等了一会儿,那花骨朵又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举着那包在帕子里己经不成样子的蜜枣糕,脸红红的说:
“蜜枣糕有些碎掉了,你还吃吗?”
江远走近几步,因为怕碰到她的手,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拎着帕子的几个角,把蜜枣糕拿到了自己手上,也把花骨朵摘到了自己手上。
一点不嫌弃蜜枣糕都碎成渣渣了,江远捡了一块稍微长得齐整点的尝了,说道:
“还不错,若是配上姜枣肉桂汤就更好了,七姑娘,你喝姜枣肉桂汤吗?”
宋七姑娘有点懵:
“啊?在这里喝吗?也,也行吧,好啊,那我尝尝。×新?,完;(本·~ˉ神?{站£& ±./首|发-/”
姜枣肉桂汤,顾名思义,是冬日喝来暖身的甜汤,汤汤水水的,不是蜜枣糕这样拿着就能吃的东西。
宋七姑娘是个世家姑娘,不是村头的翠花,她喝姜枣肉桂汤,按家里的日常,得早起坐在银丝碳烘得正暖的闺房里,有桌子,有椅子,有好看的瓷碗,喝汤的银勺,擦手的绣帕,而不是拿个大海碗当街就着西北风一口干了。
江远可没想让自己的未婚妻陪着自己当街喝西北风,指了指不远处的茶楼,说道:
“怡韵阁的姜枣肉桂汤可以吗?他家二楼又正好能看到放皇榜,放皇榜那里人多,又挤,你们姑娘家也不好往里挤,倒让人冲撞了,不如把要看的名字告诉我,然后先到二楼包房喝着甜汤坐等,等我找人看好了,再来告诉你,好不好?”
茶坊是开门做生意的地方,宋七姑娘自然也去得,而且怡韵阁离皇榜近,春闱放榜这日,带了家眷来的举子,先把人送到茶坊等也是常规操作,并无不妥。
于是江远骑马在前,宋家的马车在后,一前一后到了怡韵阁。
宋七姑娘下了马车,大堂内己是人满为患,一张空闲的桌子也没有了,她举目西望正找江远,茶坊的小二迎上来:
“可是宋姑娘,楼上请。”
旁边早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