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每句都适合放进现实。”
晚上七点,第一场“剧段落地性评级”评估报告出炉:
高共鸣+结构清晰剧段:适合转译
高情绪+无指向剧段:慎用
具象词+时间感剧段:不推荐
暗喻型剧段:转译易断
报告总结:
“剧段转译不是还原句子,而是还原说话的可能性。”
“要不是有人能对它做出反应,它就只是一句失焦的自白。”
林静看完报告,长久沉默。
“我们不是在做翻译。”
“我们是在做一场问答。”
沈归接道:“问的是——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有没有人想回应。”
午夜十一点,系统提示:
“浮幕转译计划试验期第一阶段结束。”
“系统评估:具备上线最低可行性。”
“建议设立‘现实剧场试演区’,开启第二阶段‘接句式剧演排练模型’。”
陆焱望向剧场舞台,语气罕见地低缓:
“我们该决定了。”
“这一次,我们不是想让剧继续。”
“是想知道它,能不能在现实中,被人接住。”
沈归望着空席间那片逐渐熄灭的光幕:
“那就交给他们来决定——要不要接一句现实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