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标题更新为:《你说了什么,我听见了什么》
系统提示:“你现在可以选择你想相信的那一句。”
同时剧场历史记录页面第一次出现分支线结构:
【a线】:我没有原谅你,但我愿意演下去。
【b线】:我选择原谅,因为我想重新开始。
后台观察数据显示:
参与a线观众数:人
参与b线观众数:人
选择不接句者:5620人(写下“我还在等”)
晚上九点,沈归坐在后台留言终端前,反复看着系统问他要不要再写下一句。
他没有点写入,而是点开了观众留言墙——那里挂着某条匿名观众刚刚写下的接句:
“其实你原不原谅,我早就不是为了你演了。”
沈归屏住呼吸。
他第一次意识到,剧段冲突可能不是结构错误,而是语言开始脱离人物意图,拥有自己的延展性。
他缓缓打下一句:
“那就请你们决定——你们愿意继续的,是哪一场剧。”
系统提示:
“剧段分线语义确认完毕。”
“从现在开始,每个接句者都将成为他所信任句线的一部分。”
浮幕剧场分屏开启,一半是痛意未解,一半是原谅正在生长。
剧场第一次,不止一条台词走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