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烧水泡茶,悄悄把刚才采的草药放进陆远山的杯子里。陈志明则好奇地打量着墙上的工艺流程图和样品柜里排列整齐的提取物样本。
"这套设备是去年省科技厅资助的。"陆远山指着角落里的超临界萃取装置,"不过处理量还是太小,工业化生产需要更大规模的......"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话。+齐!盛?晓`税~网! `更^薪~嶵-全¢余小麦打开门,看到村支书老李站在门外,额头上挂着汗珠。
"陆研究员,县里来通知了!"老李喘着气说,"农业局张副局长后天要来考察,点名要看你们的解毒藤项目!"
实验室里瞬间安静下来。陆远山的手指停在设备控制面板上,余小麦手里的茶杯差点滑落,只有陈志明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张副局长?"陆远山重复道,"之前没听说啊。"
老李抹了把汗:"县里刚开的会,说要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你们这个项目被列为重点考察对象!"他压低声音,"听说省里拨了专项扶持资金......"
余小麦的心跳突然加快。她看向陆远山,发现他的眼睛亮了起来,像是黑夜中突然被点亮的灯火。
"谢谢您特地来通知。"陆远山恢复了一贯的冷静,"我们一定做好准备。"
老李又交代了几句便匆匆离开,说是要去通知其他村民。门关上后,实验室里的三个人面面相觑。
"这机会来得正是时候。"陈志明率先打破沉默,"如果能拿到政府支持......"
"需要一份详尽的汇报材料。"陆远山已经走到电脑前,调出项目文件,"包括经济收益分析、技术推广方案......"
余小麦把药茶递给他:"先喝口水。我们有两整天时间准备。"
陆远山接过杯子,喝了一口,眉头微皱——他尝出了草药的味道,抬头看了余小麦一眼。余小麦假装没注意到他的目光,转身去整理样品柜。
"关于花朵的药用价值,"陈志明坐到实验台前,"我可以帮忙整理一些国内外研究资料。如果能现场演示提取过程......"
"超临界萃取是最佳选择。"陆远山放下茶杯,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打,"但需要先采集足够的花样。"
"东区试验田有十几株正在开花。"余小麦说,"不过要大规模分析的话......"
"我有个想法。"陈志明拿出手机,"上海实验室有套微型提取设备,适合研究用量。我可以让他们快递过来,明天就能到。"
陆远山停下打字:"这太麻烦你了。"
"别客气。"陈志明已经开始发信息,"就当是我送给老同学的见面礼。"
余小麦注意到陆远山的手指在杯沿轻轻摩挲,那是他感动时的小动作。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我建议分头行动。"余小麦拿出记事本,"陆研究员负责整理项目总体情况,我收集田间数据和农户收益案例,陈医生准备花朵药用价值的资料。"
"同意。"陆远山点头,"下午我们去拍些试验田的照片和视频,制作成演示材料。"
陈志明看了看手表:"我联系上海那边后,咱们再详细讨论提取工艺。对了,"他转向陆远山,"你右腿的旧伤是不是又犯了?"
余小麦惊讶地抬头——她没想到陈志明也注意到了。
陆远山略显尴尬:"老毛病了,不碍事。"
"我行李箱里有种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贴膏,效果不错。"陈志明起身,"待会儿拿给你。"
"谢谢。"陆远山的语气平静,但余小麦看到他耳尖微微发红——陆远山总是这样,不擅长接受别人的关心。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三人沉浸在紧张的准备工作中。余小麦穿梭于办公室和试验田之间,收集各种数据;陆远山埋头整理报告,眼镜反射着电脑屏幕的蓝光;陈志明则不断接打电话,协调设备运输和技术资料。
中午时分,余小麦从食堂带回三份盒饭,发现陆远山还保持着同一个姿势在电脑前工作。
"吃饭了。"她把盒饭放在他面前,故意挡住屏幕,"休息一会儿。"
陆远山这才后知后觉地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几点了?"
"一点二十。"余小麦打开盒饭,把筷子递给他,"陈医生呢?"
"去村口接快递了,说是设备已经到了。"陆远山接过筷子,突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