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饱满而透亮,越过教室高大的玻璃窗,在靠墙摆放的一排青翠绿植叶片上跳跃,又在光滑的水磨石地面上投下清晰明亮的光斑。~精?武?小¨税~旺? ?埂/薪+蕞¢全′高三(1)班的生物课正在进行。林雪萍站在讲台一侧的多媒体投影前,屏幕上显示着一张精细描绘的植物茎部横切结构图。
“韧皮部的筛管负责将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向根、茎、花、果等部位进行长途运输,”林雪萍的声音清晰平和,在安静的教室里回荡。她用教学激光笔精准地圈出屏幕上对应的区域,“这个输导过程,是植物体各部分协同共生、生命得以延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协作……”
她的目光习惯性地扫过全班。在教室第三排靠窗的位置,校花许清瑶正微微侧首,专注地看着投影屏幕,纤白的手指夹着一支印有小碎花的精致圆珠笔,偶尔在摊开的笔记本上快速记下要点。她的坐姿永远是端正而优美的,侧脸的线条在阳光下柔和得惊人,浓密的长睫随着视线的移动轻轻扇动,像受惊欲飞的蝶翼。
但林雪萍敏锐地察觉到,那看似专注的目光深处,时不时会有一瞬间的飘移,然后极其短暂地、几乎不易察觉地瞟向斜前方第二排中央的那个位置。那里坐着江韵华。他正低着头,对着自己的笔记本,似乎在写着什么。他的姿态总是带着点不羁的随意,肩膀微微倾斜,一只手撑着脸颊,另一只手在纸上快速划动。
林雪萍不动声色,继续讲解着维管束中木质部的水分运输机制。她知道,许清瑶看过去时,江韵华并非完全没有察觉。有一次,当许清瑶的目光再次落在他身上时,一直低头写画的江韵华,握着笔的手指似乎停顿了一下,肩膀肌肉也有不易察觉的紧绷,随后他抬起左手,状似随意地揉了揉后颈,指尖划过耳廓时,那里已经悄然泛起了一层薄红。
课堂互动环节,林雪萍提出一个关于韧皮部运输特例的问题。许清瑶举起手,她的回答准确而富有条理,显示出扎实的基础和清晰的理解。在她回答完毕后,林雪萍注意到,后排原本低头看着自己草稿纸的江韵华,抬起了头,眼神飞快地掠过刚刚坐下的许清瑶,然后又迅速垂下眼帘,只是嘴角微微向上抿了抿。许清瑶坐下后,下意识地理了理鬓边的碎发,坐姿比之前更挺直了几分。课桌底下,她的白色板鞋轻轻在地面上点了点,像按捺不住的节拍。
这些细微的波动,如同平静湖面下悄然涌动的水流,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青涩与悸动,无声地流淌在知识的传递间隙。林雪萍看在眼里,心中泛起一丝带着暖意与回忆的喟叹。这些画面,多么像很多年前,她自己坐在高中教室里,偷偷看某个专注解题的身影时的模样。只是时过境迁,现在她是讲台上的老师,而那个曾经让她心跳加速的少年,如今正在城市某处,用他的方式创造着新的蓝图。
下课铃声清脆地响起,打破了课堂的沉静氛围。“下课。/E`Z^小+说¢罔* ′首¢发~同学们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再梳理一下,不明白的地方随时来问。另外,”林雪萍顿了顿,在学生们收拾书本、准备起身的嘈杂声中补充道,“今天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间,如果有同学不小心擦碰之类的小伤,请到校医室处理,或者来办公室找我,我那里有消毒和包扎的物品。”她作为生物老师兼班主任,这些小医药用品是常备的。
学生们鱼贯而出。江韵华经过讲台时,把手里一张纸递给了林雪萍:“林老师,这是科技展的最终版展板设计图,打印出来的。许清瑶说让我给您过目确认一下。”纸上正是上次在快餐店熬夜改出来的那个充满了未来感的渐变设计,现在印刷效果看起来更加立体炫目。
林雪萍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嗯,这个效果很好,视觉冲击力和科技感都达到了,层次分明,印刷也没问题。”她抬头对江韵华笑了笑,“辛苦你们俩了,尤其是许同学,在繁重课业之余还花这么多心思。”
江韵华有些不自在地摸了摸鼻子:“也没啥……她比较投入。”话音未落,眼角余光瞥见门外有个熟悉的身影经过,正是许清瑶,她和几个女生正往楼梯口走去。似乎有所感应,许清瑶也朝办公室门口望了一眼,目光与江韵华的短暂交汇,旋即又飞快地移开,白皙的脸颊仿佛被窗外阳光更浓烈地渲染了一下。江韵华立刻收回目光,对林雪萍快速说了句:“那老师,我先走了。”便大步走出了办公室。
林雪萍看着弟弟那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落荒而逃”的背影,不禁莞尔。她小心地将设计图纸收进文件夹,放好。正收拾自己的课本和讲义,手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