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台,指尖在设备上娴熟切换。前几位同学的演讲各有特色,内容涉及学习方法、社团经历或是校园情怀。
轮到许清瑶。她步履沉稳地走上台。当明亮的追光灯落在她身上时,台下观众席传来几声压抑的低低赞叹。她本就是瞩目的焦点,此刻站在聚光灯下,更显气质出众。
她站定在话筒前,目光扫过台下评委席,清晰地看到了林老师向她投来的温和鼓励的眼神。她微微颔首,调整呼吸,开口。清亮悦耳,带着少女独有的、略微清冽却十分有穿透力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递开来。她演讲的主题是《传承·责任·未来的想象》,从自己参与校庆海报设计(其中蕴含了江韵华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的感受切入,谈到高二年级在学校百年历史长河中的定位,谈青年学子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保持清醒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思维,以及对学校未来发展的个人思考。逻辑严密,视野开阔,更难得的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和对母校的深切热爱。
当她说到“正如前辈们踏出的坚实脚印,我们也将在这片沃土上努力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充满希望与新意的足迹……”时,情绪达到一个小高潮。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后台控制台的方向。江韵华正凝神盯着她,手下意识地悬空在切换键上方,随时准备配合她的节奏。他对上了她的目光。不同于后台那短暂一瞥,此刻在明亮的灯光下,台下的光线暗淡,控制台的位置仿佛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庇护所。他的眼神毫不避讳地落在她身上,专注、明亮,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与肯定。那眼神里充满了力量,沉甸甸的,像是在无声地告诉她:“说得很好,继续。”
这目光像是一股暖流,瞬间流遍许清瑶的四肢百骸,驱散了最后一丝紧张。她的语速更加从容,表达更加流畅自然,眼神也更加坚定自信地扫向台下的不同方位。整个演讲行云流水,最后的收尾简洁有力,却余韵悠长。
随着最后一个字落下,短暂的寂静后,台下评委席响起了掌声。几位老师低声交流着,脸上都带着满意的神色。林雪萍的掌声尤其欣慰而轻柔。控制台后,江韵华的手指果断地点下结束音乐的播放键,悠扬的旋律适时响起,随后他抬起手,也加入了鼓掌的行列,嘴角的笑意终于清晰地舒展,这一次,是完完全全的、为她而感到骄傲的笑容。
许清瑶鞠躬下台,回到后台,一颗心仍在胸腔里欢快地鼓动着。她不是为掌声雀跃,而是为自己的完整表达和那无声传递的力量。
“非常精彩,许清瑶。”林雪萍第一时间走过来,递上保温杯,里面是温热的胖大海冰糖水,“尤其后半段,真正进入了状态。e(2白?£+马a¥书$?=院; ?无?+t错=@内μ,容°a*”
“谢谢林老师。”许清瑶接过杯子,小口喝着,甜丝丝的水滑过喉咙,润泽了略显干涩的声带,也润泽了心情。她的目光越过林老师,搜寻着角落的位置。江韵华已经离开控制台,正背对着她们,蹲在一个打开的器材大箱子前翻找着什么,高大的背影微微弓着。
演讲预演结束,礼堂里的人很快散去,各忙各的。有任务的留到最后收拾。许清瑶帮忙整理讲台桌面,江韵华则在清理后台的音频线缆和器材。
“喂,江韵华,”许清瑶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走到他身边,“刚才……嗯……谢了。”声音不大,带着点完成重要任务后的轻微疲惫和感激。
江韵华正在盘绕一卷厚重的黑色信号线,听到声音抬起头,瞥了她一眼,语气随意:“谢什么?举手之劳。ppt没卡壳,你讲得确实不错。”他把盘好的线塞进器材箱,“哦,对了,”他从旁边另一个敞开的、看起来像是装废旧海报展板的箱子里,扒拉出一个扁方形的东西,拍了拍上面细微的灰尘,递给许清瑶,“你的文件夹。之前做校庆设计草图时乱放的吧?掉在这箱子边角了,差点当废旧材料扔掉。”
许清瑶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是自己画的校庆活动规划草图初稿,还有两张未完成的彩色小稿,确实是她前些天跟着学生会在这里整理东理时丢的。心底涌起一阵庆幸和后怕:“幸好你找到了!我以为丢了!”
“下次记得自己的东西收好点。”江韵华盖上装信号线的箱子,随口道。动作干净利落。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你稿子背那么熟,怎么在后台还紧张得跟什么似的?”他看着她,眼神带着点探究,嘴角却又有一丝了然的笑意。
被他戳中心事,许清瑶脸颊微热,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过多停留:“谁说的?我哪有紧张!就是……就是没休息好。”她试图强词夺理,扬了扬手里的文件夹,“总之,谢谢你了!文件夹和……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