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时光杂记 > 第17章 林书探案录

第17章 林书探案录

冢"并非诅咒,而是林书父母留下的线索。远处传来驼铃轻响,那是波斯商队撤离的信号,而在玉玺的龙钮深处,蛊母核心正在微光中脉动,下一场围绕皇家秘宝的迷局,已在宫墙阴影里悄然拉开序幕。

【天枢火起:铜仪泣血】

景德三年孟春,钦天监观星台的铜浑仪在子夜突发自燃。当大理寺卿林书率人赶到时,只见当值博士秦无咎伏尸于仪座下,七窍渗出暗紫色膏脂,膏脂在青石板上聚成残缺的北斗图案,唯独天枢星位插着半截烧焦的紫檀木簪——簪头雕着的缠枝纹,与三日前宫中失窃的"玑衡玉簪"如出一辙。

长公主赵徽音拨开死者袖袍,露出用朱砂绘制的星图:"这是岭南'蚀骨脂',遇火即燃。"她指尖轻叩浑仪天轴,轴身突然弹出枚铜片,片上用篆字刻着:"癸夜三刻,天玑折足。"话音未落,浑仪黄道环突然急转,擦过修文耳畔时,甩出的火星在他袖角烧出个北斗形状的破洞。

修文蹲身检视尸体,从秦无咎齿间取出半粒焦黑的算珠:"算珠材质是西域紫檀,与玉簪簪杆一致。"他突然指向浑仪底座——那里用膏脂画着个扭曲的符号,符号尾部拖着三道烟痕,恰似星轨运行的轨迹。林书用磁石贴近符号,青石板下传来细微的齿轮转动声。

,!

【紫檀残簪:秘库机关】

黎明的霜光中,林书在观星台暗格找到个紫檀木匣。匣盖刻着北斗七星,当他按动天枢星位的机关时,匣内弹出幅帛画,画上用银粉勾勒着观星台地下秘库的地形图,图中"天玑库"的位置被朱砂圈出,旁边注着:"玉簪为匙,火起方开。"

公主指着帛画边缘的暗纹:"这是钦天监失传的'玑衡锁'图谱,开启秘库需要对应星象的时辰。"她突然蹙眉,从匣底拈起片指甲盖大小的锦缎,缎面绣着的云纹与三日前值守内监的服饰完全相同。修文将算珠与锦缎并置,发现算珠凹痕恰好能卡住缎面的金线。

"秘库机关与星象联动。"林书用银簪挑起算珠,算珠在晨光中折射出细小的星图,"秦无咎死前正在推演'天玑折足'的星象,而玉簪失窃当晚,正是火星犯天玑的时辰。"此时,观星台外传来更夫敲梆声,那节奏竟与地下齿轮的转动频率相合。

【天玑秘库:星轨迷阵】

三日后,林书按帛画指示,在火星犯天玑的子时三刻插入玉簪。观星台地面突然裂开,露出通往秘库的阶梯。秘库中央立着座青铜方鼎,鼎身刻着二十八宿星图,图中"天玑"星宿处嵌着枚水晶球,球内封着卷帛书。

公主轻抚鼎身纹路:"这是'璇玑鼎',鼎纹对应浑仪刻度。"她话音未落,修文突然拽住她手腕——鼎下渗出的膏脂正沿着星图蔓延,在"天玑"处聚成血珠。林书用磁石贴近水晶球,球体突然浮现出秦无咎的生辰八字,而在鼎脚内侧,有人用指甲刻着半首残诗:"天枢火,天玑折,玉簪引,星轨绝。"

修文撬开鼎下暗格,取出个蜡封竹筒:"膏脂里掺着紫檀木屑,与算珠成分一致。"竹筒内的帛书赫然写着:"玑衡玉簪,可定星轨,若落人手,天下大乱。"公主突然指向鼎身裂缝——那里卡着截烧焦的发丝,发丝末端系着的银饰,正是内监总管魏明远常戴的佩件。

【内监疑云:星图真容】

林书连夜提审魏明远,却见其腕间缠着渗血的绷带。"三日前值夜时被野猫抓伤。"魏明远垂首道,袖口却不慎露出块焦黑的锦缎——正是秘库中发现的同款。修文突然掀开他绷带,伤口形状与浑仪齿轮的齿痕完全吻合。

"秦无咎发现你盗簪开鼎。"林书将算珠按在魏明远伤口,算珠突然发烫,"紫檀算珠里藏着蚀骨脂,你用它毒杀秦无咎后,又伪造自燃现场。"魏明远突然暴起撞向烛台,火光中,他袖中掉出枚刻着星图的玉牌,牌面"天玑"处缺了一角,恰似秘库中水晶球的裂痕。

公主捡起玉牌,指尖在缺角处一抹,露出隐藏的血字:"星轨改,天命易。"她突然望向窗外——此时火星正划过天玑星位,而观星台的浑仪竟自行转动,将黄道环对准魏明远的牢房。修文猛地抬头:"不好!秘库机关与星象联动,魏明远想借星轨杀人!"

【星轨绝杀:玑衡真相】(续)

魏明远的尸身焦黑蜷曲,手中紧攥着半块玉牌,断裂处还残留着新鲜的齿痕——他在临死前竟试图咬碎证物。修文掰开其僵硬的手指,发现玉牌背面刻着微型星图,每颗星宿都对应着京城各处的火药库。公主用银簪刮下玉牌缝隙里的粉末,在烛火上一烤,青烟顿时凝成"丑正三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