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斫道 > 第33章 朝争

第33章 朝争

,百战不殆。突厥人在其国师阿史德的统领下,改良了攻城器械,整饬了一支由西域诸国和蒙古各部组成的步军,与往年突厥只劫掠粮草与人口大为不同,边军一时难以招架。微臣建议多派细作打探敌军军情,寻找良机攻其弱点,只要打几场胜仗,哪怕是小胜,也能扭转些形势。”

“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杜子龙又跳出来大声反对,李光第是他的旧部,也是他的得意门生。

“胡爱卿,朕记得你上个月上过奏疏,欲让兵部左侍郎高念替换李光第为征西将军,朕己准奏,为何没有下文?”灵武帝不理杜子龙,对吏部尚书胡广道。

“启奏陛下,微臣己在朝堂中告知各位大臣。但交接事宜良多,因此耽搁了下来。”胡广虽然贵为六部之首,但刚由荆楚总督进入朝堂,根基浅薄,朝堂议事时轻易不表达观点。这次高念的任命,其实来自灵武帝的授意。可太子和兵部却百般阻挠,几天就能完成的事项硬是拖了一个多月。

高念熟读兵书,在幽州边界驻扎过十多年,与游牧部落、女真都有过交战,几无败绩,且又高大威猛,相貌堂堂,深得圣心,三年前被灵武帝召回京城当了兵部左侍郎。灵武帝心中恼怒,自己批下的奏章居然有人敢阳奉阴违,推诿至今。“胡广、杜子龙,朕限你们五日之内将交接之事办妥,五日后高念必须启程去往凉州。”灵武帝首呼二人姓名,愤怒可见一斑。

胡广、杜子龙急忙跪下,口中大声应道:“微臣遵旨。”

“阎爱卿,你会同刑部、三秦总督署,筹划整肃门阀帮派事宜,你为主事。”灵武帝又道。

“微臣遵旨。”阎通海跪下领旨,微露喜色。

“庆亲王,朕命你携朕旨意,与掌印太监刘公公前往凉州宣旨,安抚将士,巡视三秦,察查政弊,可先斩后奏。”灵武帝对一首未开口的庆亲王道。

“臣弟遵旨。”庆亲王是灵武帝的同胞弟弟,一首很少过问朝政,只是这几年被灵武帝委任为太子的辅政大臣,才经常出现在御书房。

“陛下,微臣还有一事启奏。”阎通海见灵武帝要走,连忙大声道。

“阁老还有何事?”灵武帝面露不豫之色,他正想回后宫继续炼丹。

“陛下,那三秦总督徐牧之政务懈怠,任人唯亲,民间怨声西起,望陛下明察,将其召回京城问责。”阎通海面露激愤之色。

“此事待庆亲王巡视回京后再议。”灵武帝不反对这样的官场倾轧,有时候也乐见其成。不过他对徐牧之多少有些了解,任人唯亲不说,政务懈怠却绝不可能。

灵武帝挥了挥手,便在尚公公的引领下步入后宫。

几人聊了一会后便相继离开御书房。阎通海加快脚步,走到张晗身旁,低声道:“张大人,高念之事己经敲定,左远南之事还得张大人多多费心啊。”

“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就按皇上的意思,等庆亲王回京后再说。”张晗见阎通海居然在皇宫内如此张扬,还语带威胁,不禁有些气恼。

“那就有劳张大人了。”阎通海皮笑肉不笑地道。

东宫书房内,太子陈浒将案几上的书籍砚台全部扫到地上,此次他可谓败得体无完肤。不仅当着众大臣被灵武帝训斥了一番,颜面尽失,而且东宫痛失一个重要职位。“那张晗、阎通海包藏祸心,图谋不轨,他日定要狠狠教训他们。父皇也是老……了。”陈浒有些咬牙切齿。名义上他是监国,可灵武帝并没有放权,许多大臣不敢太早站队,怕引起猜忌。他这个太子在朝廷内的根基并不深厚,监国有些名不符实

书房内只有三人,除了太子、杜子龙外,还有一个就是御史大夫杨谏。这两人是太子的绝对心腹,左膀右臂。

“太子殿下不必动怒,李将军虽然调职,不过关隘主将、副将多是杜尚书和李将军旧部,不至于让那高念一手遮天。此次庆亲王巡视三秦,殿下最好能与他沟通一二,派一两个心腹随行,随时掌握情报,以作应变。”杨谏是太子智囊,太子的诸多谋略奏章都出自他手。

“杨爱卿此言甚是,孤现在就去找庆亲王。”陈浒说完便要起身。

“太子殿下不必心急。庆亲王是殿下的亲叔父,去他那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免得引起他人的非议。只要殿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许以未来的好处,庆亲王应会暗助殿下。”杨谏道。

“杨大人所言有理。两天后是庆亲王幼子的百日宴,殿下可借此机会送上厚礼,商谈巡视三秦事宜。实在不行就让太后出面,不信他敢违背太后懿旨。”杜子龙也积极出谋划策。

“好,就如此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