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八一看书 > 气候边缘 > 第133章 循环之始

第133章 循环之始

室的紧急警报、军用卡车的闷热黑暗、胡安那句“山在流血”的警告、卡洛斯肿着眼睛帮他越狱的夜晚……

他的卫星电话突然响起。是陈曦,背景音嘈杂,显然还在联合国会场。

“北极团队刚发来急电。”陈曦的声音带着罕见的紧迫,“他们在斯瓦尔巴群岛冰芯中发现类似vir-2的病毒休眠体,基因匹配度89%。融冰速度加快,预计两周内暴露。”

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

“他们需要你的苔藓配方。”

李墨飞蹲下身,手指抚过观测台石壁上的刻痕。unep170号决议的条款在暮色中依然清晰可辨,其中第三条被她反复摩挲过:“所有气候干预必须尊重当地生态智慧”。

他想起最后一次见到胡安的情景。老人站在军事基地外的山坡上,将这个小陶罐塞进她手里时说的话:

“印加人相信,山是活着的。你喂它毒药,它就流血;你喂它清泉,它就回报你甘露。”

现在,他打开背包,取出那个陶罐。只有巴掌大小,表面粗糙不平,却带着令人安心的重量。掀开盖子,里面是最后一点苔藓样本——深绿色的团块已经干燥,但一旦接触水就能在数小时内恢复活性。

罐底刻着一个古老的符号:水滴与冰晶交织的图案。和埃斯佩兰萨给她的水杯底部的纹路一模一样,和印加水道石壁上的雕刻如出一辙。

“水的记忆……”他喃喃自语。

卫星电话又响了。是卡洛斯:“军队终于撤出了水道保护区,但苔藓原生群落被破坏了60%。我们正在组织村民采集残余样本。”

电话那头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隐约能听见埃斯佩兰萨在指挥:“轻一点!根须要完整!”

李墨飞握紧陶罐,做出决定。

“我这里有最后一份纯净样本。”他对电话说,“准备低温运输箱,我分一半给你们复育。”

夜幕完全降临,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安第斯山脉上空时,李墨飞完成了包裹。

苔藓样本被分成两份,一份留在密封培养皿中准备寄往北极,另一份装进新的陶罐——这个罐子是他请村里的老陶匠特别烧制的,底部刻着同样的水滴冰晶纹路。随包裹附上的还有三页手写笔记:

《亚克·帕卡苔藓培养指南》

1. 需用印加古道旁的土壤(酸碱度6.8-7.2)

2. 每日晨雾时分采集露水浇灌

3. 石壁倾斜度应模仿奎尔卡亚东坡(23度)

最后一行他犹豫了很久才写下:

“该苔藓与vir-2病毒形成共生平衡,切勿试图完全消灭病毒,否则苔藓将失去净化能力。”

打包完毕,他拨通快递公司的加密线路。

“特急件,目的地挪威朗伊尔城。”他对接线员说,“生物样本,需要全程4c恒温。”

挂断电话,他望向北方的夜空。那里有正在融化的冰川,有即将苏醒的古老病毒,也有和他一样在寻找答案的科学家。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李墨飞独自坐在观测台上。寄往北极的包裹已经启程,而他的手中捧着剩下的半份苔藓样本。

东方的天际线泛起鱼肚白,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远处的冰川上。蓝白色的冰面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其中隐约可见他三个月前播撒的蓝藻形成的淡绿色条纹——那是人类试图与自然对话的痕迹。

山风渐起,带来下方村庄的声响。埃斯佩兰萨和孩子们已经开始晨间取水,新修复的雾网上挂满晶莹的水珠;卡洛斯带着水利局的团队检查水道闸门;更远处,胡安可能正领着村民举行某种古老的仪式,感谢山神的馈赠。

李墨飞打开陶罐,取出一小簇苔藓,轻轻按在观测台的石缝中。

“循环该开始了。”他轻声说。

晨光中,新刻的unep170号决议碑文闪闪发亮,而石缝里的苔藓已经悄悄展开第一丝绿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